步辇图:一次改变历史的会见

作者:罗米

未标题-6.jpg

阎立本《步辇图》,唐,故宫博物院

八方来朝的唐代,“外交”大事比较多,阎立本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步辇图》,便记录了一件特别著名的大事。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因为仰慕大唐的威仪,想要与大唐交好,先是派禄东赞来大唐求亲,现在又派他来到长安接文成公主入藏。

其实在此之前,禄东赞就以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众多前来大唐的求亲者,深得唐太宗的喜爱。

当时想与大唐和亲的蕃国还有许多,共有五个蕃国派来了求亲大使,唐太宗于是出题考验这些使臣。

不得不说题目确实很刁钻,没有急智是很难解决的。

第一题是把一根丝线穿进翠玉弯弯曲曲的细孔里。禄东赞把丝线系在蚂蚁身上,然后在孔的一边放上蜜糖,蚂蚁循着甜香便带着丝线爬过了弯曲的孔洞。

第二题是唐太宗要求每个使团一天之内吃完 500 只羊,并将羊皮鞣成皮革。禄东赞把羊杀了剥下皮,再让使团排队传递羊肉,边吃肉边喝酒。吃完羊肉后,禄东赞又让人把羊皮从队首传到队尾,再传回来。经过数百人的手揉搓,羊皮轻松被捏成了皮革。

第三题是把 100 匹母马和 100 匹小马混杂在一起,要求把它们分成一对对的母子。禄东赞把母马和小马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不给小马吃喝。到了第二天,他把小马放入母马群里,小马各自寻找母亲吃奶,一下子就分清楚了。

第四题是辨认木材的根与梢。禄东赞二话不说把它们投入河中,并指出下沉的一端是根,上浮的就是梢。 

这些题目都难不住禄东赞,于是太宗放了最后的大招——辨认公主。

太宗让文成公主混在 500 个宫女当中,并且都盖头遮面,让禄东赞找出真正的公主。由于他事先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特别的香料,于是在辨认之时带着一只蜜蜂。果然蜜蜂被文成公主的香味吸引,于是难题又被轻松化解了。

既然连使臣都这样机智,国王当然更不用说了。太宗很满意,高高兴兴地许诺送文成公主入藏!

《步辇图》表现的就是入藏之前的觐见,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唐太宗在右侧,他是画面绝对的主角。

唐太宗所坐的就是“步辇”,辇就是车的意思,因为被撤去了轮子,所以原本由马拉的“车”就只能由人抬,因此便称为步辇了。

除了抬辇的宫女,唐太宗两侧还有宫女打着屏风扇和伞盖仪仗,排场很大。

作为主角,唐太宗的形象明显比其他人大出许多,虽然这并不太符合事实,却很合乎当时绘画的逻辑。

为了突出重要人物,画家常常会把他们画得比常人高大,位置也更加突出、醒目,这是艺术创作当中的一贯手法。

画面上的唐太宗神情庄重,目光深邃凝定,表情平和却自有威严,尽显大国天子的风范。

再来看左侧的三个人物。

从形象上看,很容易分辨出中间那位就是禄东赞。他的发型、装束以及服饰纹样、腰间所佩之物明显与中原有异。

站在最前穿红袍的是大唐的典礼官,最后那位穿白衣的是翻译。

这次见面,禄东赞神情和姿势都极为恭敬,有人还认为这个场景是表现唐太宗给禄东赞封官的场景。

总之这是一次友好的会面。

禄东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亲自率领迎亲队伍从拉萨出发到青海迎接公主。

松赞干布履行了他的誓言,他说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与上国大唐永远交好,这座城便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带去的文化和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大批吐蕃的贵族子弟被派往长安学习,在这种融洽交流之下,长安城的女性当中还一度风行过两颊通红的“吐蕃妆”,其实就是模仿吐蕃人特有的高原红。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