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你了解的明清建筑,几乎全是他们的手笔
作者:罗米
样式雷烫样,清
如果请你说出几个中国古建筑的名字,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大概首推故宫,然后是天坛、颐和园、天坛、避暑山庄……
这个名单会很长很长,我们就不一直排下去了,但是排在前面的这些,都与一个家族有关,当然,我说的不是清代帝王爱新觉罗家族,而是设计建造出这些建筑的人——雷氏家族。
在清代,为负责皇家设计建筑并监管施工的专门机构叫做样式房,雷氏家族的七代人都做了样式房的头儿——掌案,所以大家便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样式雷是南方人,第一代名为雷发达,在康熙年间从南京(当时叫江宁)来到北京,因为身怀技艺,所以便在紫禁城谋到了差事。
经过第一代“北漂”雷发达的努力,真正让真正让家族声名鹊起,并且地位稳固的,是第二代的雷金玉。
他的人生转机来得很有戏剧性。
据说康熙中期重修太和殿,在工程接近竣工的时候,要举行上梁仪式,这是建筑竣工的重要仪式,所以当天康熙皇帝也亲临了太和殿。
也不知是上梁的木工技术不好,还是皇帝来了紧张,到了上梁的关键一刻,榫卯总是合对不上。这可是大大的不吉利,皇帝如此就此生气,有人就可能掉脑袋。当然,你猜也猜到了,这时候雷金玉艺高人胆大,自告奋勇上去装梁,只啪啪几斧头便轻松解决了问题。
康熙皇帝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于是召见他,问询几句后发现这个木工才思敏捷,很对自己的路子,所以当场让他当了样式房的掌案,这件事便记录在了雷金玉的墓志里。
不仅如此,连康熙都在《畅春园记》里提到过这位杰出的匠师,并表达出皇帝的牵挂,作为当时的工匠,一生的殊荣也莫过于此了吧。
雷氏家族从这一刻起开始走向了巅峰,我们中国建筑史也就此迎来了一段特别的辉煌。
样式房要负责为皇家营造宫殿、皇陵、园林等等,尤其在大兴土木的清代,样式雷家族花费的心力可想而知。
这个家族因为声名响亮,所以不仅为皇帝营造各类建筑,也受聘于王公贵族,为他们设计府邸等等,样式雷家族200年间前后八代人究竟设计了多少建筑,现在很难统计出确切的数字,我只抄录大家常提到的,如下:
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万春园、畅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还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以及御道、河堤,还有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此外,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杭州的行宫等皇家建筑。
因为样式雷的作品太多成就太高,大家喜欢用这个数据来概括——中国现在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样式雷的作品!
要知道,这每一处遗产都不是单独的建筑,而是一座浩浩荡荡的建筑群啊!
圆明园因为损毁严重只留下遗迹,无法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但这个万园之园的总设计师,也正是样式雷!
还需要说什么呢?
不过,这份荣耀是样式房掌案的人前辉煌,在它背后的,是样式雷家族背后无数个殚精竭虑的不眠之夜,甚至第六代样式雷为了给慈禧太后设计陵寝数易其稿,最后耗尽心血劳累而死。
每一点光芒,都是点燃生命散发的啊。
当年没有电脑帮忙,所有的设计工作全靠手绘,繁琐程度可想而知。
皇家工程远比普通百姓的居所要求要高得多,先是要看好风水选好址,当然这并不由设计师负责。
然后再由专门的算房丈量出面积等相关数据,最后才由样式房根据皇帝的要求和想法进行设计。
设计时要绘制大量的图样,包括总体平面图,透视图,局部图,放大图等等,也就差不多现在是测绘图、规划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效果图,由粗到精一应俱全。
不过,这还没有完。要呈给皇帝御览,这还不够。因为皇帝对于建筑毕竟是外行,看这些图纸还是太抽象了,所以还需要更加具体的东西,那就是建筑模型。
古代的木建筑结构复杂,细节繁复,远比我们现在的楼房要复杂得多,所以制作难度也不知要大多少倍。虽然样式雷是掌案,统领整个样式房,但这个精细工作也得他本人直接参与。
这种模型是按比例尺缩小的,有一分样、二分样、五分样、寸样等,也就是按1/100或1/200 等比例制作模型小样。
模型用草纸板加浆糊、胶等热压制成,所以叫做“烫样”。
烫样不光是个建筑外观的空壳子,所有的建筑元件,包括台基、瓦顶、柱枋、门窗都得一一按比例精确完成,房顶是活动的,以便揭开供皇帝和后期的施工者清楚地看到内部结构。
这还没最后完成。
房内的陈设也不能马虎,既然是效果图,也包括室内陈设的效果。
所以床榻桌椅、屏风纱橱也一应俱全,均按比例布置妥当,这样才算是完成了。
要是遇到皇帝不满意,需要再三修改,那工作量就难以计算了。
这些烫样作为日后施工的模板,上面还被一一贴上标签,把每一个尺寸都写得清楚明白,所以即使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烫样和尺寸轻松地复原早已消失的古建筑。
地安门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地安门烫样屋顶上的标签写道: 地安门一座,面阔七间,宽十一丈四尺二寸,南北通进深三丈七尺六寸。明间面阔二丈二寸,次间面阔一丈七尺四寸,稍间面阔一丈五尺。檐柱高一丈八尺、径一尺八寸,中柱高二丈四尺二寸。九檩歇山式屋顶,斗科单昂。
连我这个外行看了,都觉得清晰明了,有据可依。
这些图纸和烫样在当时可不像现在的建筑施工图一样可以公之于众,由于涉及皇家建筑尤其是皇帝陵设计布置,它们都属于国家机密,需要被悉心保管。
这些珍贵的建筑设计资料被样式雷家族一代代的悉心保存,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家道败落生计艰难以后,雷家后人才变卖了这些资料。
好在接手人是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中国私人兴办的专门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是其中的成员。
说来实在令人痛心,这个成就巨大的家族在第八代之后就开始没落了,因为到了清末,样式雷的主要“客户”皇室早已财力不济,无力兴建大工程,到了辛亥革命后样式房又被撤销,加上西方新技术新样式的涌入,西洋建筑日渐“吃香”,样式雷就日渐凋敝。
许多年过去,故宫、颐和园仍然屹立在岁月里接受世人的赞美,但样式雷的名字却几乎被遗忘殆尽,直到很晚近,他们留下的图档才被学者再发现、再研究,这个家族的传奇历史以及我们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方式、思想才被重新发掘出来。
拂去岁月的尘埃,工匠精神,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历史中闪闪放光。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