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拱门:最知名的中国塔

作者:罗米

469088468ee842d3b704a1ca49f201cf.jpg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拱门,明,南京博物院

如果要问18世纪的欧洲人,最熟悉最喜爱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意料。在当年,欧洲人最熟悉的,大概是一座九层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在当时,由于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入,欧洲人对中国极尽想象与渴慕,在他们眼里,“中国”二字就意味着高级、奢侈、优雅,于是他们竭尽全力模仿中国的一切,除了生活器物、服饰,还有建筑乃至生活方式,都极力向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格靠拢,这种风潮史称“中国风”。

而这座琉璃塔,正是“中国风”中最著名的代表,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这座塔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年,此地旧址原本就是南方的佛国圣地,三国的东吴在此修建了长干寺,南朝梁又继修阿育王寺,到了宋代,这里成了天禧寺,明成祖在这些旧基上动手修建大报恩寺,这也是当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寺院。

十万工匠、十九年的时间,寺院建成,琉璃塔成为其间的明珠。

这座塔外观为八角形,一共九层,高约78米。由于塔檐均覆以五色琉璃瓦,外壁又贴上了白色瓷砖,绚烂生辉,所以后来有外国人初见此塔,便称其为瓷塔。

此塔的塔刹上装有巨大的明珠,塔身上还安放了不计其数的金身佛像,每一层的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塔内外还点有100多盏长明灯,整个塔璀璨华彩,瑰丽辉煌,毫无疑问算得上是当时中国最美的塔,也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所以自然成为外国人中国之行最难忘的记忆。

到了1655 年,大报恩寺琉璃塔一举成名,斐声海外,这都源于一位画师的宣传。

这是1654年荷兰东印度使团出访南京的随团画师尼霍夫,当年这座塔让他一见倾心,于是便围绕这个绚烂的琉璃塔画了许多作品。回到欧洲以后,这些异国风情的作品被制作成铜版画广泛流传,于是一场“南京瓷塔热”就此被掀起。

欧洲人在当时的山寨中国货为荣,这座美丽的塔自然逃不过被疯狂山寨的命运。

抢先一步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于1670年让人在凡尔赛宫仿造了一座瓷塔——特里亚农瓷宫。

紧接着英国人后来居上,1762年钱伯斯负责设计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在园内他几乎原样复制了一座宝塔,这座塔极其忠实于原型,所以在当时也成为了英国最高的建筑。

不过,极为可惜的是就在这篇童话发表后17年,这座琉璃塔便毁于一旦。

太平天国期间,南京被太平军占领,拥有制高点的大报恩寺和琉璃塔不幸成为军事争夺的要地。1856年,太平天国内乱,为了防止琉璃塔被清军夺去,太平军炸毁了整座琉璃塔。

唉,这正是所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吧。

即便被炸毁,琉璃塔的残片也成为外国人觊觎和掠夺的对象。英国外交官富礼赐记载:“到南京的每一艘船都去那里作一次掠夺性的旅行, 凯旋式地从灰白堆里带走大批的琉璃砖。”

不幸中的万幸,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时为了防止损坏,一共烧制了三套完整的构建,一套用于施工,两套用于日后的维修替换,这两套深埋于地下,到了1958年这些构件被发现,再经过民间征集,最终拼出了这座琉璃拱门。

拱门上的图案在佛教中称为“六拏(ná)具”,也就是六种神物,正中间是大鹏金翅鸟迦楼罗,它的双爪分别抓着两条蛇,蛇的上半身则是女子的形象,她们即是“龙女”。在佛教中,大鹏金翅鸟正是以龙为食,最后它和龙一起被佛祖度化,成为护法。

拱肩处的动物则是魔羯,也就是一种兽身鱼尾的神物。再往下来,从上到下应该是飞羊、狮子、白象,六种神物海陆空全方位无死角地护持着佛国圣地。

不过可惜的是南京博物院的这套六拏具缺了狮子,而南京朝天宫的市博物馆内还有一座它的孪生兄弟,则六拏俱全。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