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鸟纹银香囊,唐代的“陀螺仪”

作者:罗米

t01d36f7415719adbb8.jpg

葡萄鸟纹银香囊,唐

我认为讲究和雅致一定是我们中国人自带的基因,你看,我们的“香味”这个词不就是明证么。

把“香”放在“味”之前,可见我们是先关照了嗅觉,然后才轮到味觉的,这样的顺序真是相当有格调。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人在举行重大的仪典之前,总需要进行一项特别的活动——焚香沐浴,有时候还要斋戒,也就是先要约束和超越自己的口腹之欲,再通过水与香来“净化”,才能使人的肉体和灵魂达到更加完善的状态。这么看来,缥缈无形的香气比起实实在在的食物,层次是要高出不少了。

我们最早就已经把香用在祭祀的场合,部落的祭司在缭绕的香气和轻清中祈祝神明,感通天地;到了后来,熏香又成为礼敬佛道的活动当中最重要的步骤,直到现在,人们为了祈求神佛护佑,最简单又最流行的方便,仍然是上一炷香。

当然,焚香不仅关联着这些形而上的礼仪,它还有特别实际的用处。

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先民便已经学会了采集树皮草根熏香驱疫辟秽,我们端午节熏艾草除五毒,就是上古遗风。

早在《诗经》上就记载有100多种,其中有不少便是香料,后来的药学著作中也几乎都有关于香料的记述,《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等。

不过,这种用于驱除疫病的熏法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大多时候是直接把植物枝叶焚烧,利用其浓郁的烟气来达到效果。

后来,人们逐渐发展出比较柔和的熏香方式,把植物通过精细加工制成香饼、香球一类的香料,再使用器皿闷烧,主要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既使人神清气畅,又可以借此展现社会身份地位。

还有更加别出心裁的方法,就是用香料来熏染衣物,这不仅是女子的喜好,文人士大夫们也乐此不疲,不只过使用的香料各不相同罢了。

香料最极致的用处大概是用在丧葬当中,那就是用香料对尸身进行防腐处理,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尸体的保存状况,就充分说明了香料防腐的神奇效果。

当然,这些还远远比不上在武侠剧和宫斗剧中的调香高手,能够利用香料杀人于无形。

不过,纵然“香”看不见摸不着,显得神秘莫测,但保留在我们的文字和器物上的,还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香料和香具。

最早的“香料”就是自然界芬芳的花卉草木,它们的草、木、花、果、节、叶、皮、液,都被进行了彻底的开发。后来又进行了深加工,比如用研磨、煎制等方式制作成香料。

秦汉以前最普遍的香料有兰、蕙、椒、桂、萧、芷、茅等几种。

魏晋时期,名士们对香的需求更大,使用也更讲究,香料也越来越丰富,来自域外的香料激增,据记载有沉香、檀香、乳香、藿香、苏合香、迷迭香、龙脑香、甘松香、泽兰香、沉香等等。由于许多香料珍贵难得,一时之间成了豪门大族们斗富的工具。

隋唐以后,许多境外的异香成为贡品,陆路和海上贸易开始繁荣以后,香料也成为我们进口的大宗商品。这个时期的安息香、龙涎香等等,都是贵族的一时之宠。

到了宋代,随着贸易的发达,香料的数量和品种都有了极大的丰富,香料也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常常追慕宋人的生活之雅,香料在其中,贡献是不小的。

有了香料,就得有配得上的器具,对此,人们的想象力确实无穷无尽。

香料的使用一般有两种,一是焚烧,一是佩戴。

焚烧之用的就是香炉。

这是使用年代最久远的香具。香炉的造型和材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有一点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香炉是敞烧的,所以烟气很大。

到了汉代,熏香的方式开始雅化,于是就发明了香熏,也就是带盖子的香炉。

汉代最有代表性的香炉就是“博山炉”,香炉的盖子被塑成绵延的山形,因此而得名。

用于佩戴的香具,就是香囊。

古人衣服上原先没有口袋,所以要随身携带一点小型的必需口就需要一个佩囊。香囊就是由此而来。根据《礼记》的记载,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就要佩香囊,以示尊敬。香囊是随身的私物,所以也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

香囊大多数时候是刺绣精美的小布口袋,但到了唐代,却有了独具匠心的新样子。

唐代出现了许多金属制作的香囊,有些用于随身佩戴,有些是悬挂在帐内等处,还有的作为了随葬品。据《旧唐书》中所载: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赐死并葬于马嵬坡,后来玄宗重返旧地,因思念深重,于是挖开杨妃旧冢准备改葬,结果发现墓中的尸体和服装都已腐烂,唯有杨妃佩戴的香囊完好如初,这香囊就是金银所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也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唐代最有代表性且技术含量最高的香囊。

这个球形的香囊有两层,外层为银质的两个半球,上布布满了镂空的葡萄花鸟纹样,内层则是一个金质的半球,用来盛装香料。两层之间有圆环支撑,并有铆钉相接,圆环和内层可以自由转动。最为奇巧的是由于重力作用,内层的金半球无论怎么转动,始终保持开口朝上,所以香料也就老老实实地呆在里面,绝不会洒漏出来。

后来,我们航海航空的陀螺仪装置上利用的就是这种平衡原理,这枚小小的香囊,也可算是妥妥的高科技了。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