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江南园林的现代气息

作者:罗米

t01a5fc33f99db03cc1.jpg

t01000a562dfcb3ec35.jpg

在国内,如果说有哪个博物馆的建筑比它的藏品还精彩,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故宫博物院。

不过,在许多人心目当中,故宫更像是个旅游景点而不是博物馆,而且它的建筑修筑之初也不是作为博物馆的用途,所以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数。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苏州博物馆。

苏州古称吴,吴侬软语,吴歌楚舞,听着就曼妙柔美;苏州古时又称姑苏,这两个字刚一念出来,她便立刻变做了眉眼和婉如水的女子。粉瓦白墙,水痕淡淡,再悠悠地传来一阵评弹,清丽又甜柔,真让人心都要化掉了。

在这样一个地方,建一座博物馆,得是什么样子才能和苏州的气质相配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真是个不小的问题,当然,反正想不出个所以然也就算了,但对于接下了这个任务的建筑师来说,这就真是个大问题了。

这位建筑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设计了卢浮宫门口玻璃金字塔、香港那座三角形的中银大厦的那位。

贝聿铭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融合环境的气质,是哪里的建筑就有哪里的性格。而且这位建筑师是华人,而且他的祖上是苏州望族,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请他来设计,确实费了心思,也确实找对了人。

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建好后,建筑本身成了博物馆最大的“宝贝”和明星,观众对它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藏品的兴趣,不知这个结果是不是尽在馆方的掌握之中。反正不管怎么样,苏州博物馆因为贝聿铭设计的建筑而彻底出名了。

苏州博物馆因为周边有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这样的大馆在,所以一向不大被人重视,更没什么人会慕什么名专程去看它。不过,自从新馆建立,它就成了烟花三月下江南必停的一站。

我就是这样的,到过无数次苏州,无论时间多紧张,我都必定要绕到苏博门口,只一瞥,都觉得格外满足。

要形容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我是词穷的。它的绝妙匠心远远超出了我的词汇量。

一眼望过去,素白的墙在一片深灰的园林旧址中格外耀眼,白墙被深灰的线切割成了几大块四边形、三角形,建筑的外轮廓也因此平正端方棱角分明,这造型已经无法更简洁,也不能更现代。一片明净里,你眼底心头,是绝对想不起什么白发苏州伤感的影子。

但这一片灰白,又绝对不会让你认错,把苏州当成任何别的地方,它们只带着你瞬间跌入小桥流水灰瓦白墙的江南园林氛围里。

博物馆建筑群体量很大,它的中心却是整个建筑最灵动的所在。

矮墙环绕四周,高低错落绵延开去,像是展开的卷轴。墙根下有一排山石绵延开去,深浅不一的色彩和厚薄又表现出皴擦的笔触感。几棵站在山石边的松树最不能少,山石起伏,林木夹杂,中间的一鉴方潭瞬间让山石树活了起来,游人走过,就成了画里的点景人物了。

好一幅江南山水。

这是从大处着眼最直接的观感。如果要从小处着眼,那就看也看不完了。

一杆芭蕉,一丛幽兰,几阶碧草,两点落花。少少的,小小的,淡淡的,这是江南,是苏州的气质和味道。

只有一株明代画坛领袖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将近500年的时光,让它长成了一架浓荫。    

说到文徵明,必须再加上另外三位,沈周、唐寅、仇英,这四位便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苏州人杰地灵,他们四位都是本地人氏,于是被称为“吴门四家”。

或许你对这几位的名字还不太熟悉,那我换个名字好了,唐寅就是唐伯虎,你是不是顿时想到了许多美丽又传奇的故事?

唐伯虎才气纵横却无路出仕,恃才傲物又落拓不羁,这样的风流才子,自然是最受民间故事欢迎的主人公。他的故事里,最著名的就是那个浪漫美好的“唐伯虎点秋香”。

其实风流才子俏佳人,真是俗不可耐的主题,不过对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大团圆的结局,我向来喜欢。

故事并不真,但我仍然愿意再讲一讲。谁叫苏州这样风流云荡烟柳繁华呢,合该这里的才子被编排故事,唐伯虎这样的大才子自然是人们不愿意放过的最佳男主人公。

传说无锡华学士的夫人来吴中进香,正巧遇前来虎丘游玩的唐伯虎。唐伯虎被华府的一位风姿明丽的丫环吸引,一路跟到了寺庙里。后来,唐伯虎拾到了她无意中遗落的手帕。机缘巧合,他又巧遇到那个丫环,把手帕还给了她。丫环于是对着眼前人嫣然一笑。

原来那个丫环名叫秋香,是华夫人最宠爱的婢女。

后来,唐伯虎又和秋香偶遇几次,秋香对他一共巧笑三回,这便是著名的“三笑”的来历。

为了赢得美人,唐伯虎隐姓埋名应聘为华府的书童,被取名华安。后来唐伯虎赢得华府器重,又与他的好友文徵明、祝枝山一起用计迫使华夫人同意他选府上一位丫环为妻。

唐伯虎选到了秋香,如愿携得美人归。华学士后来听说府里的书童华安竟然在唐伯虎家,不明其中蹊跷。等他赶到唐家才发现原来华安正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唐伯虎,待他又看到秋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唐华两家自此交好。

这个故事的配角其实也很出彩,比如唐伯虎的两位好友,文徵明不必说,祝枝山也是大名鼎鼎的吴中才子,这下让人觉得吴中的才子们,个个都是这样风流倜傥甚至有点小不正经了。

其实,故事远比现实美好。唐伯虎一生的主调,哪是什么风流放荡,而是郁郁寡欢。

他早年参加科举,第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的考试)就拿了第一名,于是名满姑苏。第二年参加会试,也就是全国统考,题目出得奇难无比,几乎无人能够答得上来。偏偏唐伯虎和另一位名叫徐经的考生不仅答上来了,而且妙笔生花。恰好他们又在考前拜访过主考官,所以科场舞弊案闹得举国皆惊,皇帝震怒。

据证实徐经确实参与了舞弊,但唐伯虎却是无端受牵连。我相信这位才子这般高傲,是不屑于做这样的事的,何况这样巨大的风险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但无论怎样辩白,他因与徐经过从甚密,脱不了干系。最后也确实查无实据,他虽未被打下狱,却被永远排除在了科举进仕的大门之外,皇帝下令他永远不得为官。

不为官,古时的读书人便失去了人生所有的希望,自小便从圣贤书中建立的修齐治平的理想,瞬间在他心里成了灰。

最终折磨他的,还是那颗高傲的自尊心,他是绝不屑于当个刀笔小吏的,于是只能寄情诗文书画,成就焕然。

唐伯虎不愧才子之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单说绘画,便是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比起神采飞扬随意涂抹的文人画,他的画其实还要更认真些。唐伯虎的书画笔墨在当时便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在画上,他还喜欢用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刻出的不是他的自得,却是他全部的倔强和不甘。

唐伯虎有一首《桃花庵歌》最是著名。诗中的那位主人公,俨然看破俗世,诗酒风流,我读来只觉得心里酸酸的。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晚年信了佛。

略为可惜的是唐伯虎的作品,苏州博物馆收藏得并不多,吴门的另外三家收藏的就更少了。

不过,每值春日,博物馆里文徵明手植的古紫藤便会开花,这一架紫色的花朵,这更像才是曾经的吴门才子们最鲜活的生命。

吴门的情和趣,人和事,终于被我寻到了踪迹!

至于看他们的作品,最好还是去上海博物馆或者南京博物院,那里的收藏更多更精。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