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千军万马在地下集结

作者:罗米

三、1. 兵马俑.JPG古今中外的人们,对自己身后的世界都充满着好奇,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幻想,有些文化中,那个世界是妖魔横行的深渊,人类身陷其中,忍受着无边无际的痛苦,比起阳光下的世界,那里便是个恐怖狰狞的深渊,让人不寒而栗。有些文化反其道而行,他们的来世像是奇绝瑰丽的幻境,在那里,不再有生老病死的苦痛,倒是让不少在现世的痛苦中挣扎的人充满了向往。

不过,说起来我们的古人,态度似乎更加务实一些,他们既不怀着恐惧,也不饱含向往,他们大概觉得由生到死,灵魂并没有寂灭,那不过是人换了一个地方,再过同样的生活,甚至连同那个世界的秩序也与这个世界并没有两样。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便按照眼前的样子为来世做着准备,帝王陵寝尤其如此。许多帝王登基后的头等大事,便是想着自己身后的归处,大兴土木修建王陵便成了整个帝国的重中之重。

所有的帝王陵当中最威风最宏阔的,便是秦始皇陵了。

像秦始皇这样雄风浩荡、威震海内的皇帝,最看重的无非是武力,因为他在这个世界里靠武力使九州披靡、四夷宾服,站在世界的顶点,所以为了让辉煌永续,让他的帝国万世不竭,他还要带着他的军队杀到另一个世界,甚至在那里,也开创出同样的疆域来。

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眼前的兵马俑。

千军万马早已在两千多年前就集结完毕整装待发了,他们站得笔直,高昂着头颅紧闭着双唇,眉头虽然略微紧锁,眼神却也坚忍平静。

这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壮士们特有的表情。

他们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敌人,是不是远比自己在世时遇到过的还要凶残,所以必须严阵以待,不过,他们早已看过了无数回生死,也早已下定了青山埋骨、马革裹尸的决心,于是从容上阵,兵来将挡。

不过,此时的他们静默无语,军队集结完毕,已经整装待发,只等最后冲锋的号令了。

没想到冲锋的号角迟迟不响,他们站成了一尊尊雕塑。

你仔细看这些战士的手,都握成了空拳,有些人还半蹲着,双手放在身体的一侧,姿势看起来很怪异。这不是他们在进行什么奇怪的仪式,或者有意做出什么奇怪的动作,而是因为岁月侵蚀了他们手中的武器。

那些站着的兵士们大多是手持长矛的步兵,半蹲着的则是跪射的弓箭手,竹木制作的兵器早已朽烂化作尘土,所以只留下了空握的拳头。还有些士兵站在马前,他们手中牵着的缰绳此刻也早已腐烂。

要分辨步兵和骑兵,除了马这个显见的“道具”,还有一个格外清晰的特征。步兵们都梳着高高的髻,而骑兵则头顶平平,仔细看,他们都在头上箍着一种名为皮弁的帽子,头发被紧紧地束在里面,这正是为了骑马战斗的方便。

可见秦始皇为了让他的兵马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连细节都与现实中的一模一样,没有半点马虎。

这些兵马俑自从两千多年前出窑以后,他们便被运到了这个巨大的陵墓群中,头、四肢和身体是分开单独烧制,然后才拼装起来的。自从被拼好以后,便一直站在这里没有动过。连队形都保持得很好。

当年这些兵马俑进入地下的时候,都是色彩明艳的,脸上涂着深肉红的颜色,盔甲也泛着幽幽的蓝光,连缀甲片的布绳也红得耀眼。

只可惜发掘的时候这些色彩太过脆弱,只在空气中暴露了几秒便被氧化殆尽,只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片灰土的颜色。

后来保护措施逐步完备,有些兵马俑还未褪尽的色彩被固定下来,我们才能在他们身体的缝隙里,依稀看到曾经的明艳。

说到这些俑,还有一点倒是特别值得一说。

这样排山倒海气势如虹的雕塑杰作,竟然能够每一件都不雷同,做到了真正的千人千面,甚至各有性格各有表情,除了魁梧的体格和写实的面容,有的俑还被表现出匀停而精准的肌肉,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奇事。

要知道,在此之前以及在许多年之后,我们的雕塑中都再没有这样写实这样细腻的作品产生,而兵马俑像是突然受到某种启示横空出世,但在完成这一批旷世之作后,它又突然消失,所以这也就引发了学界至今争议不休的问题,兵马俑究竟是何人所作?究竟是不是出自我们中国人之手。

因为它实在是我们艺术史上的孤例,所以总是不断有技法“西来”的怀疑和探究。研究者从许多史料上考证,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便将希腊人的雕塑技艺带到了东方,当然其间还通过了波斯帝国的传输和影响。

现代科学还通过工匠骨骸的DNA检验,发现参与制作的工匠真不止是我们中国人所属的蒙古人种。

再来看兵马俑这样高大的身形、独具表现力的神情乃至写实的肌肉塑造,似乎和遥远的古希腊雕塑之间的关联越看越清晰,但我想我们丝毫不用怀疑兵马俑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作品,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写实,也因为秦朝国都咸阳当时的地理位置,它作为中国与西方交流混同的前站,工匠们吸纳外来的技术也就更加便利。

广泛吸纳,乐于尝试,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所以兵马俑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另类”和“意外”,倒恰好证明了我们的开放和包容。

不久之后,一条沟通东西的大道便要从这里延伸,这就是丝绸之路。我们还将会在更多的艺术作品当中看到更特别更稀奇的东西。

我们艺术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越是强大的朝代,文化的包容性越强,艺术作品中的异域情调也就越多,比如唐代艺术中鲜明的胡风。

现在,我们发掘的兵马俑坑共有三个,每个坑的兵种各不相同,排兵布阵的方式也不相同,真是协同作战训练有素的集团军。

一号坑以步兵部队为主,阵型是最朴实的长方形,前后绵延230余米,每一个坑道内士兵四人一排,各执武器向前挺进,最前面还有三排士兵,一字排开宽达60余米。作为打头阵的先锋,他们显得有些单薄,但这些士兵脸上丝毫没有惧色,大概因为后面的军阵足以壮胆吧。

我猜,当年的秦国铁军横扫六国,大概采用的是这样质朴实用的阵式。铺天盖地、密不透风的队伍加上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足令天地为之变色。

二号坑的人马少一些,但战斗力却似乎还要更强一点。这是由骑兵、弩兵、战车组成的混合编队,它们呈曲尺形分布,算是特种部队,应该是执行特殊的任务的。真可惜我没有熟读古代兵法,参不透这样的排兵布阵里,有什么样的玄机。

当然,三号坑里的指挥部,肯定是深谙用兵之道的,这里的布局像是一个凹字形,面积比起前两个坑小了不少,兵士的装束、武器等也都与前面两个坑里的不同,从残留的武器来看,它们更像是仪仗器而不是用于实战的兵器。

坑内的一个小室中还发现了鹿角、兽骨等遗骸,很可能是战前进行占卜或者祝祷仪式的区域。这里应该就是统帅的军帐了。如果是御驾亲征,那么这里就应该是秦始皇的大帐,只不过在建造兵马俑坑的时候,皇帝还在世,他并没有为自己留下位置。

他为自己修造的墓室,是另一处辉煌的所在。

三、1. 铜车马.JPG秦始皇真正长眠的地方在陵墓下的地宫里,离他的兵马车仗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根据《史记》中的记载,他的地下墓室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样的奇想除了体现他包举宇内的大气魄,也巧妙利用了水银的防腐功能,其剧毒还可以有效地阻挡盗墓者来打搅他的安宁。

他相信自己的魂魄在另一个世界里醒来的时候,是不会受汞毒侵害的。

在秦始皇的坟丘西侧,有两座四马拉的铜车马,大概是他特意设计的坐驾,供他往来于自己的宫殿和军队之间。

他想得很周到,两辆车的功能各不相同。一辆车为战车,只能供人站立,车上有圆形的巨大铜伞,烘托了统帅的威严。

一辆车则是安车,也就是供人乘座的车,所以有封闭式的车厢,车厢前后两室之间还有窗子通风。安车上有椭圆形的车盖,车身布满彩绘,当然也足以表现主人的显赫。

两车由黄金、白银和青铜所造,体量之大也创下了古代铜车马之最。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