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罗米

640.jpg

明代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先来看一份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真迹,送你一点文曲星的喜气。

这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赵秉忠的试卷。

明代的殿试一般是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能够走到这一步应试,比现在的高考可要难得多了。

先看看古代读书人要怎样才能获得殿试的机会吧:

和我们上小学差不多年纪,就要发蒙了,读个几年(不等,看天资和年岁),童生就要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提督学政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真正成为了秀才,才算是踏上了应举的漫漫长路。我们民间故事、传说中,大多数男主人公就是秀才,可见这个群体多么庞大了。

秀才再进阶,就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听着土里土气,其实就已经是省一级的考试了,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一般在秋天,称为“秋闱”。乡试中试了就可以称为“举人”。

举人很难的,中了举就算是进入了正式的公务员系统啦,再进一步就可以当官了,所以这个身份已经让人疯狂了。最著名的举人是《儒林外史》中的那个老秀才范进,几十年屡考不中,最后中举胡子都白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一下子竟然乐疯了,可见举人已经很有分量了。

乡试的第一名就称“解元”,最著名的就是唐伯虎,当年就中的是解元。能有这个身份,在当时读书人一生中是很提气的事呢。

进阶的路还没有完,考试不能停。

中了举,再参加中央组织的高级选拔考试,每逢辰、戌、丑、末年举行,一般在春天,所以又称“春闱”。这次考试由阁部大臣主持,权力之大可想而知了。

其实考到这一步,就已经比高考不知要残酷多少倍了。超出了985的难度,直逼北清了。

在春闱中胜出,就稳稳地可以做官了,不管大小,前途是有得奔了。这些人才有资格参加考试中的考试,那就是终极的殿试。尽情发挥看运气啦,最后皇帝亲自阅卷,再从殿试的试卷中点出前三甲。

三甲是这样的: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加起来多的时候二三百人,少的时候一百多人。全国读书人到最后就挑了这么几个,这就不是什么走独木桥了,完全是在走钢丝。

说了这么多,再说这个状元,确实是妥妥文曲星下凡了。不仅有实力,关键还要有超人的运气才行。

当时考试倒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科目,主要是明经和策论,殿试这种高级别的考试也就是一篇策论了,有没有安邦大略,是不是国之栋梁,一篇文章定胜负,哈哈,说实话很考验皇帝的眼力啊!

有图有真相,我们看看这份状元卷,看看当年的状元水平如何吧。

先看状元卷,气势就不凡。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历史当中一共就没多少人领受过这六个大字啊!

这是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的,下钤“弥封关防”长印,这也是高考的保密制度。

正文都是1厘米见方的工整小楷,一共2460字,比高考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长得多,内容也要扎实得多了。

这可不是假大空的鸡汤,而是关于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既要有政治主张,还要有实施方略,还得记住千万千万不能犯了皇帝的忌,不容易啊。

最后,卷末还附有作者上三代简历,你看,无论如何是要看出身的,起码得三代良民,不能有犯罪记录嘛。

最后还列有读卷官和印卷官的职衔与姓名,这一份状元卷上是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9位,看看这一口气读不下来的头衔!

诸位努力吧!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