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唯一一只上过历史课本的青铜壶
作者:罗米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故宫博物院
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生活中的大事,可能不外乎这么几件:生产劳动、渔猎、打仗,当然还有娱乐,有这么一件青铜器便把战国时期的这些“大事”展现得清清楚楚。为了尽可能把这些事说明白,大家也就为它起了一个很长的名字,名叫“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不过,即便如此,名字里仍然漏掉了不少重要的内容。
这件铜壶不大,高31.6厘米,重3.54公斤,想要在这么小的面积里把如此繁忙的场景表现得繁而不乱,甚至还带有特殊的韵律感,当年的工匠们实在是艺高人胆大了。
整个壶上的图案从上到下横向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中间以云纹带作为分隔线。
最上面是壶颈部分,表现的是采桑和射箭的场景。
蚕桑是古代女性的重要工作,所以坐在桑树上采桑的和树下运送桑叶的都是长裙婀娜的女性,让人不禁想起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来。
和婀娜的女性形成对比的则是强健的男性射箭的场景。这里的射箭并不是“实战”,而是在举行射礼,因为最上面一层有一个巨大的箭靶子,上面插着的箭羽清晰可见。靶子前面站着姿势各异的人,有的人已经射中鹄的,有的人还在作准备。
壶肩至壶的上腹是第二部分,其中最吸引人的图案是姿态轻灵、种类各异的飞鸟。
最上面一层应该是大雁,它们排成队列向东飞去,引得最下面的猎手引弓搭箭,有两个猎手的箭一直延引到了大雁的身体上,这是想直观地表示他们射中了。还有些飞鸟身上还延伸出特别长的曲线,回环往复,不知是不是在代表它们飘忽不定的行踪,这样一来,画面就带有了一种神异的效果。
除了天空中的鸟,还有些静立在架子上的鸟,它们应该是水鸟,因为它们下方画着鱼。脖子和腿都细长的看上去是鸬鹚,身形矮短的脚上还有蹼,应该是鸭子和鹅。
从鱼和鸟的丰富程度来看,这些渔猎之人的收获应该很丰盛。
左边则是宴乐场景,同样被分为上下两层,事实上是为了表现室内外不同的空间。
上层是室内的,很明显有一重建筑物,类似亭子,人物在亭子里饮酒观舞;下面一层则是由两个巨大的鸟撑起一座乐器架子,上面是编钟和编磬,最右侧地上是还有一架鼓。乐器架子后面还有几个很小的图案,仔细看来上面是两个鼎,有人正在炊煮,下面一个跽坐的人面前摆着案桌,这应该是贵族宴乐的场景,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了一个成语——钟鸣鼎食。
最下面的场景就没有这么愉悦了,这里全部是战争场景,有陆战,有水战,刀枪剑戟一齐上,攻城掠地,水里还有蛙人混在鱼群中间,这是真正的两栖作战部队了。
不知为何铜壶上的图案要这样布局,或许最上面是在进行各种备战工作,采桑作征袍,射箭为演习,中间则是战前动员吧,吃饱喝足,精神抖擞开赴战场,到了最下面,才是真正的厮杀,打得天昏地暗。
家国乾坤,就这样被这一壶悉数收尽了。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