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方升:度量衡是什么东西

作者:罗米

20130513103601051.jpg

商鞅方升,战国,上海博物馆

人们生活需要各种测量工具,所以就有了度量衡。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

度量衡在生活当中必不可少,要想避免混乱,必须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制定和颁行,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当中的大事。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度量衡的萌芽。据传说,舜统一音律和度量衡。禹以自己的身长、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标准。

到了商代,已经有明确的度量衡器制。周代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计量单位。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制定自己的度量衡标准,并且制作不同单位的标准器,确立进制,用来丈量田地,征收赋税。

当时的赋税还是谷物之类的农产品实物,量器便是用来计算的工具,它有许多不同的单位,比如升、斗、斛、豆、区、釜、钟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升,直到现在,我们日常还在频繁使用升这个单位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有几项重大的统一举措,统一文字、度量衡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几项,它们都是沿用战国时期秦国的标准。这一套标准,早在商鞅变法时代就开始确立。 

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改革了户籍、土地、军功爵位、税收等重要制度,度量衡的改革也正在此列。

由于当时是分封制,卿大夫们在各自的领地内也会使用自己的标准——“家量”,所以即使是一个诸侯国内部,度量衡也极不统一。为了便于管理,商鞅监制了一批标准的量器分发到全国,在全国严格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商鞅方升正是当年的一件标准器。

现存这件方升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经过测算,“1升”的容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2毫升。

当年的尺寸都比现在的要小很多,据考证测算,秦的一斤约等于我们现在的250克,一尺为23.1厘米,一升为202毫升,所以古代小说中常常描述一个人身长八尺,如果按现在的算法得到2米6,用古代的标准,实际大约是1米9。

秦代制定的度量衡标准一直通行到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且多民族交杂,度量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到隋朝才得到再次统一。

到了唐代,国家对度量衡严格管理,除了颁发标准器,还制定了度量衡的法制管理条文。后世各朝都依唐律,由政府制定标准器,定期检查,并且严禁私自制造计量器具。

因为度量衡既代表着权力,又象征着公平。

我们现在的许多词,都来自度量衡,比如准绳、权衡、规矩,都是格外严正凛然的大词。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