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作者:罗米

000.jpg

透纳《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1812,伦敦泰特美术馆

透纳的作品远看和近看,结果往往迥然有异,远看来只觉得天地一片迷蒙、有万马奔腾的撼人气势,等走近再看,却会发现那些细节精妙无比,并且看不胜看。

所以,他的许多作品都有一个长长的副标题,大概就是为了提示观众,既要远观,还须近赏。

《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正是一幅适合远观近赏的杰作。

远远一瞥,暴风雪呼啸而来铺天卷地,让人难以逃脱;只有走得足够近,才能发现这其实是一幕历史画卷,那些微渺的小小人形于是才在眼前愈发清晰鲜活起来。

虽然透纳所绘的是历史上的大事件,既是宏大题材,也是宏伟风格,连画的尺寸都很宏大,但显然历史的刀光剑影并不是画面的主角,而光影澎湃的风景牢牢掌控着画布,人物只能被缩得小小的,退居次席。

我把透纳的这种作品称为“历史风景画”。画家要通过风景传达出的历史感,《暴风雪》最能代表这种“历史风景画”的特点。

画面主体突现的是画题“暴风雪”,暴风雪让天地一片混沌,一个巨大的翻腾的旋涡在画面中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吞噬殆尽,哪里有“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的身影?

在自然面前,人类已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被裹挟着进入到这样的场景当中。

所以,连汉尼拔这样的战略家和英雄,也只能在画面的小小一角,充满不起眼的配角。

不过,英雄终究是英雄,他既不愿被裹挟,自然也不会束手无策。

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帝国(也就是现在北非的突尼斯)的将军汉尼拔带领军队远征罗马,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途中与当地部族作战。透纳表现的正是这激战的一刻。

并没有历史记载这场激战时双方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暴风雪,这必定是出自艺术家的想象,不过,如果少了这个想象中的梦幻般的背景,汉尼拔这位被称为“战争之父”的英雄定会少了许多的传奇色彩。

所以,这场暴风雪对于远征的大军来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透纳画来却更像是一场特效,把汉尼拔的人生巅峰渲染得更加壮阔。

这是画家虚构的画面,却是他真实的史观。

于是,除了风云变幻的大场面,透纳也就精细地表现着画面中小如豆芥的英雄。

这像是他的神来之笔。

暴风雪再大,光线再暗,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透纳笔下的迦太基军队头盔和刀剑上的反光,看到这些战士们的英武和怒吼。

这是画面的右下角。

左下角,那些战败倒地的人,也是姿势各异,绝对没有半点马虎和随便。

早年他这样画画,有人讽刺一团模糊,有人批评他投机取巧,不如你们来试试看?

这种做法才真叫“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吧。

如果借用形容中国书法的词,叫做“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走在时代之前的画风,荣耀来得就显得略晚了一些。不过没过太久,透纳的画法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誉,成为当时欧洲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大师。

理所应当!

好不容易,英国也因为他而在西方美术史上露了一回脸。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