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雅特丽齐:但丁的女神和缪斯

作者:罗米

t017eff2c47919a7585.jpg

罗塞蒂《贝雅特丽齐》,1864–1870,伦敦泰特美术馆

这幅画,关于两个人的一生至爱和灵感缪斯。

一个是但丁的贝雅特丽齐,另一个则是画家罗塞蒂的希达尔。

先说但丁和贝雅特丽齐。

但丁早年生活在佛罗伦萨,在9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贝雅特丽齐,此时尚在幼年的诗人便对这个美丽的女孩怦然心动,产生了纯真的好感,久久不能忘怀。

但这一面之后,但丁却再也无缘得见这天使一般的女孩。

佛罗伦萨的老城其实并不十分大,但他迎来第二次的相遇却足足花了九年时间。

这是九年后,据说是在早晨九点,但丁路过佛罗伦萨的旧桥,迎面走来几位女子,其中一位身着浅色长裙的少女让但丁的心怦然一跳。

未标题-33.jpg

亨利·霍拉蒂所作的《但丁与贝雅特丽齐》,背景就是旧桥,这是最接近记载的一幅了

虽然时隔这么久,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贝雅特丽齐手持玫瑰,轻轻地拂过他的身边,连头也没有扭一下。九年前的那个小男孩,在她的世界里并没有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子。

还没有等他看得真切仔细,贝雅特丽齐就和女伴们走过,他唯有怔怔地扭过身,目送她的背影越来越远。

等但丁再得到贝雅特丽齐的消息时,才知道她嫁了人,丈夫是个伯爵。

最后一次有她的消息,却是贝雅特丽齐的死讯。

此时的她,还不到24岁。

不知道他有没有见她最后一面,不过,在梦里,他却总是与她相会。

从此,现实世界里那个“人间最高雅、最聪慧、最神圣、最贞洁、最可爱、最美丽的女人”消失了,她永远活在了他的诗句和篇章里,活成了完美的理想的化身。

她成了但丁后来创作大量的诗篇和巨著《神曲》的缪斯。

但丁在他的《新生》中怀念这位至爱: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

此刻她手里正捧着我的心

臂弯里正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

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

满脸泪痕

说来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丁这样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苦恋,贝雅特丽齐却毫不知情,或许这才是故事最动人,又最让人唏嘘的一点。

我爱你,真的和你无关。

再来说画家罗塞蒂。 

画家罗塞蒂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英意混血,虽然生于英国,但意大利血统的影响对他是巨大的,他最崇敬但丁,所以后来为自己改名但丁·加百列·罗塞蒂。

似乎这也注定了罗塞蒂的人生,会与但丁有冥冥的相似之处。除了罗塞蒂也同样是个诗人以外,他们的爱情之痛,也那么相像。

罗塞蒂格外熟悉但丁的故事,并以此为题材完成了《贝雅特丽齐》。

只不过画中的这位面色苍白的红发贝雅特丽齐,显然并不是14世纪的佛罗伦萨女子,是他自己的贝雅特丽齐。

这就是罗塞蒂的妻子伊丽莎白·希达尔。

和但丁差不多,罗塞蒂对美丽的希达尔也是一见钟情,从此,她便成为画家灵感的源泉。

罗塞蒂的许多作品中一再出现一位满头红发肤色白皙的美丽女子,正是他的爱妻希达尔。

希达尔和贝雅特丽齐一样不幸,她在婚后也一直饱受肺病折磨,所以脸上因为肺病而浮现出异常的红晕,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她这样的脸色。

希达尔比贝雅特丽齐更不幸,因为罗塞蒂对她远不如但丁对他的爱人那样忠诚。

饱受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希达尔在1862年便离世而去,时年33岁,而她的死因正是过量服食了鸦片酊。

希达尔的死让罗塞蒂痛不欲生,他甚至把自己的全部诗稿葬在妻子的棺中陪伴着她。

不过,到了1869年,纠结不已的罗塞蒂还是从希达尔的墓中掘出旧稿结集出版。

虽然他出版的诗集大受欢迎,但是他为自己的行为惊扰了亡妻而深感愧疚,这种伤怀与不安便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以至于他的晚年因此患上了躁狂症,饱受病痛和情感的双重煎熬。

这正是希达尔曾经所受的。

罗塞蒂用尽了余生怀念希达尔,在她死后,画家不断地用她的形象作为主人公表达思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贝雅特丽齐》,并且画过不止一幅。

画面上的一层暖褐色的调子让整个画面充满强烈的怀旧气息,围绕着模特儿身体的微光又暗示了她遗世独立的神圣与疏离,整体氛围显得神秘而又感伤。

画面中,希达尔双眼紧闭,仿佛已经神游天外,怀着期待和憧憬,迎接着死亡的到来。

她在但丁笔下是完美的化身,在罗塞蒂笔下也是如此,即使面对死亡,仍然这样宁谧和美丽。她的身后是一个日晷,上面是对她死亡时间的标注。

一只带着光环的鸽子飞来,口中衔着血红的罂粟,它的果实正是鸦片。罂粟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死亡,在这里更暗示着她的死与鸦片有关。

背景中的两位人物遵循着《神曲》的描述,画的是但丁与维吉尔,而那远处的一座桥,应该就是但丁与贝雅特丽齐邂逅的旧桥了。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