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是二图,乾隆和自己同框啦!

作者:罗米

qianlongdishiyishiertutupian-12160061_3.jpg

是一是二图,清,故宫博物院

作为古物的狂热发烧友,乾隆皇帝不仅收藏了许多古物,而且还颇有兴致地留下许多他自己鉴赏古物时的“写真”,奇怪的是这些“写真”的名字,叫做《是一是二图》。

“是一是二”的名字来自乾隆皇帝在画面上所题的诗句:“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单单读这几句诗,实在是没什么趣味,但结合画面来看,它便显得很有意趣了。

画面的主题是乾隆鉴古,但最抢眼的却不是这些古董宝贝,甚至不是乾隆自己,而是屏风上挂的那一幅画像,而画中人,却又正是乾隆自己。

这是一幅构思奇巧有趣的“画中画”,乾隆和自己同框,与自己对望,不知是什么样的感觉。总之画里也是皇帝,画外也是皇帝,那也便“是一是二”“儒可墨可”了。

不过,这种图式倒并不是乾隆皇帝突发奇想的创造,早在宋代便有一幅几乎完全一样的构图,乾隆是受了它的启发。

作为一个谜之自信的皇帝,想来乾隆看到这样的构思是既惊异又欣喜的,能够在一幅画上同时出现两幅自己的“写真像”,确实很能满足他的自恋,所以他也命画家把同样的题材画了又画,仅流传下来的就有四幅之多。

他只把宋画中的主人公换成了他自己,再把古物稍加改换,便心满意足地与自己同框了。

为了显现出他卓绝的品位和超凡的眼力,他的周围摆满了古物。画家极具还原性地描绘它们的形状样貌,让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型。

画面上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几件大器物,左面有一件带着双耳的容器,名叫新莽嘉量,是王莽新政时期的重要实物,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龠(yuè,相当于半合)。器外有铭文,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可别小看了量器,这正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象征。

画面右侧与新莽嘉量相对的位置是一个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这是佛教徒作道场时用的法器,也是个极为少见的器物。

嘉量和盖罐前面分别有一张案桌,上面都摆着一个青铜觚和一个透雕的玉璧,觚和璧都是地位很高的礼器,这里同样传达出的是礼制的森严和分明。

右侧的圆桌上满满的是青铜器和玉器,它们也都可以找得到原型。此外,还有一个大的青花抱月瓶,这是乾隆喜爱的器型之一。

有趣的是地上还放着一座盆景,花盆看上去像是宋代汝窑的水仙盆,乾隆特别喜爱这件器物,还让人在盆底刻上了他的御题诗。

其实还有一类古物我们大多忽略了,这就是各种名贵的硬木家具。这些家具代表着清代家具的最高水准,也是我们传统家具的代表作。

家具、玉器、青铜器、瓷器,乾隆的收藏门类广泛,只可惜他不能把他收藏的书画一一展现在画面里,只好通过屏风上的山水画略略透露出他的趣味。

这是清代“四王”的山水风格,也是正统的文人山水,乾隆的趣味倒还算是四平八稳说得过去,远不像他喜爱的“农家乐”瓷器那样花哨恶俗。

说来有趣,画面上至少出现了四件瓷器,它们要么是青瓷,要么是青花,他所热衷的那些五色绚烂的“奇巧”之作,倒是一件也没放上来。

要说起来,乾隆自己和自己同框可不止这一次,《弘历观画图》就和这幅画略略有点异曲同工,画中画是丁观鹏的《弘历洗象图》,另外还有郎士宁画的《平安春信图》《采芝图》等,甚至不止他自己和自己同框,还玩了一把穿越,让年轻的自己和中年的自己在画上相会了。

不得不佩服,乾隆皇帝真会玩。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