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珍禽图卷:最早的花鸟画教科书

作者:罗米

未标题-10.jpg

黄荃《写生珍禽图卷》,五代,故宫博物院

花鸟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大门类,早年的花鸟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点缀,到了唐代,花鸟画才真正作为独立门类丰富并成熟起来,画史上有记载的花鸟画高手就有二十多人,不过,唐代的花鸟主要是作为屏风的装饰。

到了宋代,得益于皇家画院大力提倡,花鸟画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在质量上也迎来了它的巅峰。

花鸟画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走野逸路子的,不仅画法上偏重水墨不施重彩,题材的选择也颇显野趣,多是“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也就是山野间寻常的动植物;另一派则走的则是富贵路线,工笔重彩,层层点染出奇花怪石、珍禽异鸟,这些自然是显现的皇家气派了。

我们所称道倍至的宋代花鸟,大多是富贵一路的,尤其是皇帝画家宋徽宗的作品,更是富贵到了极致。

在这种富贵风格的形成过程当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一位五代的画家,名叫黄荃。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所以相对安宁的后蜀便成为许多画家的栖身地,生于此地的黄荃于是在少年时就有幸得到了不少名家的指点,17岁时因为画技出众而被后蜀的先主招入宫中,供职画院,一直到蜀后主降宋,长达40年。

后来后蜀不存在了,黄荃又来到北宋京城汴梁,高寿的他直到八十多岁才去世,所以画风的影响也就特别大。

黄荃是个全能型画家,山水、人物、佛道样样出色,花鸟更是精通。

据记载,他曾在后蜀的一个宫殿墙壁上画过六只不同姿态的仙鹤,于是吸引到真的仙鹤到壁前起舞;又有一次,他在殿壁上画了雉鸡,引得皇帝行猎的白鹰向壁扑啄。

这样的故事大概还不少,可惜真迹一点也没留下,我们只能自行脑补了。

黄荃现在留下确切可信的唯一真迹,便只有这幅《写生珍禽图》。

严格说起来,这幅作品不能算是真正的“画”,因为作品并没有主题,只是一件“写生图谱”。画面上均匀地分布着24只鸟儿和昆虫,种类多达19种,比较容易辨认的有麻雀、鸠、龟、蚱蜢、蝉、蜜蜂、天牛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小动物,算不得“珍禽”。

还有学者仔细辨认出画中另有白鹡鸰、灰椋鸟、大山雀、北红尾鸲、丝光椋鸟、蓝喉太阳鸟、白腰文鸟、白头鹎等,这倒是比较珍稀的禽类了。

不论是鸟是虫,画面上的每一只动物都刻画精微,毫发毕现,连鸟羽毛上的花纹、昆虫翅膀上的纹路脉络都清细可见。画面还根据每一种动物的真实样子施了彩,几乎可乱真,尤其是朱砂和蛤粉染出的红和白,历经千余年仍然鲜艳明亮。

虽然不是一件完整的成熟的创作,但只看这些写生之作,便可以相见黄荃的笔法是何等的细致精到,用色是多么辉煌明丽。

不过,在这样一幅写生作品上如此用力,总让人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但当我看到画面的右下角的五个字之后,便顿时明白了画家的苦心。

这五个字是“付子居宝习”,也就是说这是黄荃给他的儿子黄居宝所画的一本练习绘画的“教科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黄居宝和黄居寀确实没辜负父亲,也都成为了著名的花鸟画家,自然沿袭的也是父亲精细谨严、贵气堂皇的风格。

这一家父子的绘画风格,也就因此被人称为“黄家富贵”。

到了宋代,这种一丝不苟又富贵逼人的风格流行一时,尤其是经过画院的光大,成为宋代花鸟的主流,也成为后世花鸟画的标杆。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