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一声传响万年
作者:罗米
贾湖骨笛,贾湖文化,河南博物院
作为礼乐之邦,我们的乐器成熟得极早。传说伏羲发明了琴瑟,女娲发明了笙簧,管弦都已经完备了。
不过这毕竟是神话,现实当中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乐器,是埙、角、铃、鼓、笛这些更加简单的乐器。
其中,历史最悠久,并且有物有真相的乐器,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笛子——骨笛。
骨笛由丹顶鹤的尺骨制成。尺骨就是鸟类的翅膀中部最硬最长的那一根骨头。这些骨笛出土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新石器时代的贾河遗址,所以称为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的遗存很丰富,一共发现有20多支,年代最早的距今大约7800至9000年,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吹奏乐器。
骨笛的管身大多是20 多厘米,外形比起现代的笛子要小巧不少,但功能却并不逊色。
这些骨笛上的孔有5至8个不等,多数是7个孔,据测音,它们能吹奏出七声音阶也毫无压力。
从出土的骨笛上可以看到,有些骨笛上有刻划的等分记号,充分证明了在制作之前,古人曾经经过仔细的度量和计算,个别笛子的主音孔旁还钻有小孔,这被认为是调音孔,可见当时的人对声律的掌握已经相当准确了。
口说无凭,乐器的性能究竟如何,还得一试才能得知。
这才正是贾湖骨笛的过人之处。
在地底长眠了几千年,再见天光的时候,当气息缓缓通过它的身体,它的音乐仍然那样干净悠扬。
是的,它仍然可以吹奏,和几千年前的并没有两样。现代音乐家使用此笛吹奏了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这自然有点大材小用,只因为这种“骨灰”级别的乐器实在太珍贵,不得不小心翼翼。
现在,人们自然不敢贸然请它“出山”,只能妥妥当当地把它安置在博物馆,让人隔着玻璃去遥想近万年前的那一曲乐音。
对了,这些原始时期的骨笛其实是竖着只的,也是后世洞箫一类的乐器的“祖先”。
或许因为年代太远了,远到其他乐器都还远远没有成型,所以无人和鸣的它显得有点孤单。也正因为如此,它总是适合一个人演奏,适合在没有人的地方,隔着人群听。
你看,我们的古诗里,只要有笛声,调子里就总是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苍凉啊!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逸兴遄飞的李白,闻笛声也哀伤起来。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无论是高适还是李益,他们的笛声都吹响在塞外的横风中,尤其是在这寂寥的月夜,更让人闻之落泪。
还有,还有: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
笛声,几乎没有欢快的。
还有我们最熟悉的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听,哪一句,不是苍凉感伤的悠长调子。
不过,这却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底色。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