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使徒,四种不同的性格

作者:罗米

t01f26545abfd8ed4e3.jpg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四使徒》,1526,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科学理性、宗教改革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最激昂的乐章,在这样响亮的时代,人对世界别有“野心”,由此产生出一个特别的词“universal man”,意即全知全能的人。

毋庸质疑,达·芬奇首屈一指,而在北方,唯有德国艺术家丢勒,能与之匹敌。

丢勒于1471年出生于德国纽伦堡,他不仅因绘画成为著名的大师,他还撰写过大量的理论著作,涉及解剖学、几何学、美学、建筑工程等诸多方面。

这些不凡的成就我们稍后再说,还是先看看他的代表作《四使徒》,这样最直接。大师之作向来只需一观,便足以令人拜服。

画面分为相对的两部分,人物完全占满画面,几乎没有留下空隙,背景也被简化至一片漆黑,从而最大限度地突出使徒的形象。

画面很直白,四位使徒从左至右排开,绿衣红袍的年轻人是圣约翰,他是福音书的作者,所以手中是一本打开的福音书。

他身后,圣彼得正在认真观看福音书,他一般都被表现为老者的形象,手中那把金灿灿的大钥匙正是他的标志。圣彼得是天国之钥的掌管者。

右侧的一幅中,隐没在黑暗中的是圣马可,他的手中握着经卷,眼神警惕地望向画外。

圣保罗则一身浅色的长袍,左手捧书右手持剑,目光犀利地看向观众。

圣保罗原名扫罗,是基督徒的迫害者,在大马士革遇到了耶稣行神迹,耶稣让他从马背上跌下,双目失明,后来他受到耶稣点化,成为一个坚定的传道者并最终殉道。

使徒是当时绘画常见的题材,他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丢勒却决定画出点新意来。

他其实是通过画作进行“科学”实验,用这四位使徒的形象表现人类不同的气质类型。

早在公元前5世纪,被西方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人体内有4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每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差异,所以,人类具有四种不同的气质,它们分别是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这种说法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大行其道,于是丢勒便为这四位使徒对应了这四种气质。

圣约翰年纪最轻,作为福音书的作者,他的思想活跃又性情和善,一身红袍衬托得他朝气蓬勃,这正是多血质的特点。

圣彼得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其特征为稳重、思维较慢,所以画面中的他看书的样子显得有些笨拙,但这种气质的人持久力强,性格安静,能够担当重任,作为耶稣的首席弟子、第一任教皇,确实需要这样的老成持重。

圣马可则是胆汁质的代表,胆汁型的人做事冲动、有干劲、爆发力强,画家把他画成龇须贲张的样子,一看便是个“猛张飞”的形象。他也是福音书的作者之一,他手中所握的书卷正暗示着这个身份。

后来圣彼得到罗马传教,圣马可就是彼得的助手,当圣保罗被拘送罗马,他则去照顾保罗,这在基督教遭受迫害的时代,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对了,圣马可还是威尼斯的守护者,他的标志是有翼的狮子。

圣保罗则是抑郁质的代表。此类人极为敏感、内心孤独,看他多疑的眼神便可深切地感受到。而且圣保罗这一袭浅色的长袍,看起来也是一片清冷孤寂的感觉。

虽然现代心理学证实这种说法是伪科学,但这并不影响画家用最精微的技艺将每个使徒不同的气质刻画得各不相同。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