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

作者:罗米

未标题-23.jpg

门采尔《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柏林老国家画廊

弗里德里希以特有的冥想式、精神性的浪漫主义绘画展现出德国人的精神世界,比他稍晚的门采尔,则以饱满巨大的热情表现德国人的现实生活,二人双峰并峙,交相辉映着德国19世纪艺术史。

门采尔喜欢画大时代的大历史,这个大历史中不仅有上层社会的帝王将相、豪门贵胄,也有平民阶层的劳工百姓,所以,他的画面显现出一种生动而有趣的对照。一方面是衣香鬓影映照出的一片歌舞升平的浮华盛世,一方面却是在普通劳工在困顿艰辛之下的阵阵喘息。

在门采尔的时代,几乎没有画家愿意将目光投向那些烟尘翻腾的角落,没有人愿意倾听这些被机器的轰鸣声盖住的声音,门采尔却敢于直面这样惨淡的人生,他算得上是一位猛士。

门采尔也因此成为他的时代里德国最杰出的艺术家。他一生荣誉加身,举不胜举,1898年还成为第一位被接纳进黑鹰骑士团的画家。由于获得了这个骑士身份,甚至连他的名字也变成了“阿道夫·冯·门泽尔”,中间这个“冯”便是贵族身份的标志。

收藏于国家艺术画廊的门采尔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却恰好将他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收罗,两个阶级生活的强烈反差也为我们展现出19世纪晚期那个巨烈变革的时代里,最鲜活的生活和最火热的氛围,或许,我们还可以大略窥见这个平静表面下潜藏的汹涌暗流。

无忧宫是德意志王宫,门采尔上层生活的场景大多以此为背景。

无忧宫建于18世纪,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这座宫殿为了最大限度地表现这位大帝宏大的政治理想和高绝的艺术品位,在设计时极尽想象力,主要以当时流行的罗可可风格为主,还混同了古典主义的意味,连当时欧洲皇室中最流行的中国风,也在此无一遗漏。花园内有一座名为“中国茶亭”的凉亭,仿造中国圆伞顶的样式,连瓦都仿造中国的琉璃瓦使用了碧绿的筒瓦,亭内桌椅陈设也极力模仿中国式样,亭前的香鼎更是明显的中国元素。

为了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腓特烈大帝还亲自参与设计,亲自监工,事无巨细,可以想见他对这座宫殿寄予的热情和厚望。

宫殿内饰是当时最流行的罗可可样式,到处布满了希腊神话题材的壁画和天顶画,繁密的卷涡状纹样和植物状的草叶根茎蜿蜒盘曲作为画框填充着墙面的缝隙,它们被镀上一层金色,更显得华彩炫目,镜子和水晶吊灯是最好的饰物,让整个空间剔透流光、璀璨生辉。

这还不算,宫殿中还珍藏着诸多文艺复兴大师的名画,以及上千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雕塑,突显着腓特烈大帝的艺术品位。

甚至连宫殿的名字都显得那么清新脱俗——无忧宫,足够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和神往。

这一切,便成了《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的背景。

腓特烈大帝一生爱好音乐,尤其擅长吹奏长笛,画面中便是一次他与臣下举行的音乐会。腓特烈大帝在画面中央站定,燃起烛光的曲谱架立在他面前,烛光照亮了他的脸,平静而专注。

他的衬衣袖子上的蕾丝露在外面,蓬松优雅,更突出了外衣袖子上镶着的两块红色,成为整个画面的亮点。右边的小乐队里,乐手们此时已经停下来,听国王一个人独奏,左边是国王的亲信,能够在无忧宫的音乐厅里听国王演奏,这是他们的殊荣。最左边的那位表情如此欣悦甚至近于谄媚,想来这是位宠臣。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国王的演奏全神贯注,那位站在长沙发后面的人抬头望天,大概他还是第一次来,对这里的一切都还充满好奇,于是眼神四下环顾,要将这里的一切都映在脑海里。

显然最右边站在墙边的对国王兴趣阙如,他低着头,服饰显示他的地位似乎不高,尤其是衣服下面露出的那个佩剑的手柄,以及他手中拿着的帽子,大概在暗示他是个卫士。据说门采尔画中的所有这些人都对应着现实中的原型。

这个音乐厅至今仍然保持着画面的原状,从画面上看,音乐厅足够宽敞,但实际却远比画面狭小,能够把一众人等安排停当,还各具表情,画家也用了心力。

不过,如果你仅凭画面中国王对音乐的热衷和投入或者他对无忧宫的修建事无巨细的关心,就以为他是个性格阴柔的人甚至还有玩物丧志之嫌,那就大错特错了。

腓特烈二世是著名的铁血帝王,他的治下,普鲁士在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都实现了突飞猛进。他一生戎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普鲁士的一个永远的军事神话。后来,拿破仑对他钦佩无比,赞誉他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他所指挥的许多战役都成为军事教科书中的经典。

内政上,这位国王推行了大量改革,农业、教育、法律、工程等诸多方面都见到他的手笔。他有一句名言:“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鲁普士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正是始于他的治下。

即使不当国王,他也一定会是足以影响世界的天才人物,除了母语德语,腓特烈二世还通晓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能听懂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希腊语,还有希伯来语。据说他在晚年还学习了斯拉夫语、巴斯克语和中文。我倒很想知道他最后学习中文的结果。

他用法文写过大量著作,与当时欧洲最大的思想家伏尔泰常有通信和会面,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作家。

所以,尊称他为“大帝”,确实毫不为过!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