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罗米

15c.jpg

在美国看博物馆,讲艺术收藏,有一点特别的感受,就是背后的那些收藏家们,故事特别丰富鲜活。

在欧洲的博物馆里,皇室贵胄们的私人收藏占据了博物馆的绝大部分篇幅。这些出身皇族的“艺术爱好者”自小便被训练出卓绝的艺术品位,对艺术的狂热爱好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加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便利,经年累月数代人下来,家族的收藏便相当浩瀚可观了。

这些欧洲国家在艺术文化上同根同源,而且也几乎都参与到了美术史发展的全程,有些国家在某些时间内艺术还经历过“黄金时代”,这就更利于本国的皇室扩充他们的藏品库。

但在美国,这个没有历史积淀、没有君主权势甚至没有艺术史的地方,想要找到水准卓绝的作品就相当难了,这个新大陆一时间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欧洲的大师们欣然前往,即使是在欧洲购买大师之作,这样遥远艰辛的路途,其难度也可以想见。

所以,美国所谓的艺术史萌芽很晚,早年也是对欧洲亦步亦趋,唯欧洲马首是瞻,等到它自己的艺术稍稍成熟并且还略有点自己的风格,已经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这时候也还远算不上什么独树一帜,更不要说与欧洲平起平坐了。

想要真正具备些气象,那还得等到一战以后,欧洲战争让那些艺术家们渐渐把阵地转到美国,这里才慢慢形成了新的中心,还要再等到二战以后,美国才真正能够在艺术上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可想而知在这个艺术的“荒原”上搞收藏,难度是什么样的。

不过虽然艰难险阻,也没能阻碍美国人热爱艺术的心。

而且,比起欧洲经过古典主义多年熏陶和训练的保守趣味,美国人的心态要开放许多,他们受欧洲传统艺术的“熏陶”比较少,所以接受与传统背道而驰的现代艺术就更容易。

另外,这里也确实没什么古典艺术大师“光临”过,现代艺术大师倒是成批成批地过来,收藏他们的作品相对更容易些。比起那些早已进入历史的老大师们只有让人顶礼膜拜的份,美国人现在可以与这些在世的艺术家们做朋友,甚至还可以一手“培养”出新的艺术大师,这一点对于搞收藏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古根海姆就是这么干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是美国人收藏并影响现代艺术的一个代表,也是一个缩影。

现在,这个外观像大白蜗牛一样的博物馆稳稳地站在中央公园的东侧,也就是传说中“金光闪亮”的第五大道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已经显现出某种不凡的“身世”。从北往南,它是我们在第五大道上遇见的第一个博物馆,远远一瞥看到几圈螺旋的白墙壁,已经格外让人兴奋了。

因为是第一家,所以印象特别深一些,我也就特别特别愿意多唠叨一下这个“古根海姆”的故事。

古根海姆是一个犹太家族的姓氏,19世纪中期,家族里一位年轻人来到美国寻找机会,果然成就了他的美国梦。最后,年轻人很快便在矿产和冶炼业上发了家。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古根海姆家族的第一代开创者迈耶。

虎父无犬子,家族的开端很辉煌,继承者们也不赖。

迈耶的十个子女中,除了继续把矿业生意做向全球以外,还大举赞助各项事业,尤其是科学与艺术。美国的航空航天科研就得到了古根海姆家族的赞助,对艺术最热情的赞助则来自创建博物馆的所罗门·古根海姆了。

十个子女中,还有还有一位从事金融业的本杰明不得不提,因为他以另外的方式被永载史册。

这位巨富被人记住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蒙难,在泰坦尼克号悲剧中蒙难。本杰明当年是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最富的乘客,一位真正的亿万富翁。船撞上冰山后,这位头等舱的乘客把自己的逃生座位让给了一位女性。在给太太留下的纸条中,本来明写道:“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我会像一个真正的绅士。”

离开甲板后,本杰明换上晚礼服,平静地迎接最后一刻的到来。据幸存者回忆,他最后一次被看见时,是坐在大楼梯的大厅里,喝着白兰地,吸着雪茄。

中天朗月,宝树生花,他让这最后的一刻带上了深深的美感!

正是这种美感,为这个故事平添了格外动人的色彩。而本杰明的这份临终遗言,也成了绅士精神最有力的诠释和标杆。

轰动一时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一位身着礼服衣冠楚楚的绅士,在人们纷纷逃命的时候镇定自若,与自己的秘书谈笑风生,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其原型正是本杰明!

所罗门是本杰明的哥哥。

他也是个很有艺术气质的人。当然,他首先是位成功的商人,成立育空黄金公司,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到了一战以后,他慢慢退出商界,很有些功成身退的意味,所以,到了后来,他最鲜明的身份,则是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

一切开头都有个契机,当年的古根海姆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前卫先锋的东西感兴趣,确实,比起老大师的作品那样赏心悦目,现代艺术对收藏者和欣赏者要求其实更高些。

他自己早年收藏艺术品的兴趣倾向于1890年代以来的大师之作,也就不外乎印象派、凡·高、高更这样的大师之作,这样的收藏看起来确实很“主流”,中规中矩,而且风险很小,作为入门级收藏家,倒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在这条路上慢慢走,古根海姆这个名字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现代艺术史上闪闪发光了。

不待多时,契机来了。所罗门遇到了一位女艺术家希拉,从此就被带上了一条收藏先锋艺术的“不归路”。

这个改变既巨大又彻底。所罗门此时转向了当下的艺术,并且在希拉的“洗脑”之下,开始关注非具象艺术。所以,他最初对非具象作品的收藏,就是康定斯基的作品。

康定斯基是欧洲最早尝试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当他转向纯抽象艺术后,作品中便不再有具象,时常还没有主题,仅以“构图”为题,显现了他对色彩、线条这些形式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

后来,古根海姆收藏的作品越来越多,自己的房子就不够用了,得建立专门的博物馆,所以他干脆在1937年建立了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用来帮他收藏作品并促进大众对现代艺术的鉴赏。

这个出手阔绰的收藏家在希拉的辅佐之下,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也慢慢大了起来,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土豪买家,而成了真正的艺术保护人和赞助人。

希拉来自德国,所以她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欧洲的艺术家,与他们的来往也格外密切。二战爆发后,由于希特勒讨厌现代艺术,尤其是非具象的艺术,所以当时一大批从事现代艺术的欧洲艺术家们人身安全受到纳粹的威胁,希拉便邀请他们前来美国。

有了这位慷慨的富豪,艺术家们正好从战火纷飞的欧洲脱身,古根海姆的这一举措保护了大量的现代艺术作品,也保护了许多艺术家。到了美国的艺术家们,当然也回报了这位收藏家许多精品。

这些艺术家的力作就为古根海姆博物馆早年的收藏撑起了很大的场面。

这个家族与艺术缘分很深,所罗门自己花钱的这个收藏馆已经气度不凡,他的侄女佩姬比起叔叔来还要更进一步。除了收藏和赞助,她还要从无到有,孕育和催生艺术。

佩姬正是长眠于冰河的本杰明的女儿!

她本人长期在巴黎旅居,是巴黎当时的现代艺术家圈子里的红人,贪婪地寻觅着重要的现代艺术品,也嗅觉灵敏地寻找并培养艺术家。因是在她的努力之下,美国本土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创造出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真正获得国际认可并且引领现代艺术潮头的风格。

佩姬后来长年居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所以她的收藏大多放在了威尼斯的运河边。论起在艺术圈里的名气和对艺术史的影响,佩姬完全把这个富豪叔叔抛在了后面。

当然,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心无二用。艺术对于佩姬而言是生命,对于所罗门来说,只是爱好。

古根海姆基金会动作很成功,现在,全世界都有它的分支机构。

除了佩姬在威尼斯的那个,德国柏林、美国拉斯维加斯都有分馆,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分馆是分馆中最为著名的一家。

毕尔巴鄂分馆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最好的学生,它的建筑本身同样成为博物馆最大的看点,它不规则的流线型外观以及上面覆盖的钛金“鳞片”,构成了崎岖怪诞的外观,真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绝妙诠释。

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那只高达十余米的“大蜘蛛”,也为博物馆平添了无数的话题。

自1997年成立以来,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成为了毕尔巴鄂最吸引人的标志,每年都有百万游客前来围观。博物馆救活了这个奄奄一息的老工业城,让它在艺术里重生。

现在,还有那个富得流油的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也建立了分馆,也同样是期待艺术在沙漠中再开出花来。

古根海姆在博物馆界,真是个神奇的名字。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