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观音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作者:罗米
德化窑观音像,明,福建博物院
德化窑是明代最著名的白瓷窑口,它不是一个窑,而是福建德化地区白瓷窑口的总称,据统计这里发现的从宋至清的窑址共有180多处,当年这里的窑火该是何等的炽烈。
德化窑的白瓷在明代异军突起,因其这里的白瓷虽然光洁无瑕,但绝不是瘠薄刺目的惨白,它是亲切的,带有一种柔润软糯的温和感,捧在手里都担心它会化掉。这种白被形象地称为“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一下子就让这种白和生命体联系起来,并且激活了味觉、视觉、触觉的全方位感官。
得地理之便,这里成为福建沿海地区外销瓷的重要产地,所以这各种各样的白被传入欧洲,只不过欧洲人比较没有想象力,他们统统称为“中国白”。
所有这些白瓷当中,最珍贵的就是带有“何朝宗”款识的瓷塑,大部分是佛道形象,比如观音像、达摩像、文昌君等。
何朝宗是当年德化最杰出的制瓷匠人,经他之手制作的瓷塑别具神采,着实带着一股出尘的仙气。
他的人物大多采用站姿,动作简单安静,但静中总带着特别的飘逸感。
何朝宗特别擅长表现海水,所以他爱设计渡海的观音或者一苇渡江的达摩,他们站在一簇翻腾的海水之上,飘飘悠悠,周围像是有轻风掠过,于是衣褶流动,薄巾微颤。
他们在呼吸,我们听得见。
这尊观音像是何朝宗的代表作,面目丰润,眉眼慈悲,确实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她虽然披挂着满身璎珞,宝相庄严华美,但又似寻常的美好女子,双手交叠于腹前的姿势格外贞静端凝。这样的观音像传到西方,甚至与圣母的形象有了交叠。
这尊观音高50,底径14.5厘米,尺寸不算上,所以烧制的难度也就更大,加上何朝宗对自己要求严苛,容不得作品有半点瑕疵,所以传世之作也就更稀罕了。
大凡得意之作,他会在作品背后钤上他的印章“何朝宗”。
出自何朝宗之手的杰作在当年就已属珍贵难得,所以四方宝重珍藏,留在德化的并不算多,比起这件观音,他的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达摩渡江》更加著名些。但毕竟何朝宗是福建人,德化窑也属于福建,我们不追本溯源怎么行?
何朝宗的瓷塑风格鲜明,造诣极高,堪称开宗立派的大宗师,所以这种风格也就一直流传,我们清代有许多模仿他的样式所作的佛道像,国外的仿制品也屡见不鲜。
不过,高手过招胜负只在毫厘,所以即使仿得再像,在神韵气质上总还是有那么一丝的差距。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