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调兵的凭信

作者:罗米

t01354cf60d53817298.jpg

杜虎符,战国至秦,陕西历史博物馆

说到古代战争,大家多会脑补千军万马沙场点兵,金鼓连天短兵相接的大场面,不过且慢,你有没有想过,想要调兵遣将奔赴战场,靠的是什么呢?

你一定会说靠的当然是统帅。这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小物件,少了它,统帅也只是个光杆司令,根本调不动兵的。

这个关键的“小物件”就是虎符。

虎符顾名思义就是老虎形状的兵符,之所以用虎形,也是希望借助军队如老虎一般威不可挡。听名字就很有威慑力,相当霸气了,不过它真的很小,几乎没有超过10厘米的,所以一把就可以抓到手里,倒也是“大权在握”了。

在古代,虎符是调动军队的唯一凭证,军队可以说是认符不认人,所以它直接关乎国家命脉,可想而知要设计虎符,第一要务就是全方位防伪,切不能被伪造了去。

这个就不用为古人操心了,他们想到了完备的防伪方案。

虎符是铜制中空的,在制作的时候被一剖两半,这两半还设计有子母口,也就是一个口沿略大一点,一个略小一点。军队的统帅手里留着左边的一半,右边一半则留在皇帝手上,因为古人以右为尊。

虎符上还有错金的篆字,写明了虎符的用法。

比如陕历史博物馆的这件战国时代的杜虎符,上面的字是:“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殴。”

意思就是:这是调动军队的符。右半在君王手上,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上。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才五十人以上的军队就要虎符,可见大家把用兵看得还是极其严重的事。《孙子兵法》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从这里也可得到一点特别的映证。

统帅征得皇帝同意调兵的时候,皇帝会派人把右半边虎符送到军队里,左右半边完美地扣合在一起,组成完整的虎符,才算是验明正身了。

所谓的“符合”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这件之所以叫杜虎符,因为它是用来调集杜地军队的,现存的还有阳陵虎符,也就是用来调集阳陵地区军队的了。

一个虎符严格对应一个地方的军队,军队所在地虎符上会写明,比如阳陵的写着“右才君,左才阳陵”,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个虎符可以同时调集两个地方军队的情况。君主对军队的掌控可见是极其严格的。

我倒是很纳闷,全国军队这么多,皇帝得收拾着多少右半边的虎符啊。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即使这样显得太简单了一点。

因为虎符是左右对称的,所以统帅如果拿着自己手上的一边,其实就可以推测出皇帝那一半的样子了。

古人也预防了这一点,所以后来在中缝的地方也有特别的文字,这些字的某些笔画还会有一些特别的设计,没见过是绝对猜不出来的。

还有些虎符中间还有锁扣式的设计,这就更难伪造了。

伪造虎符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一般统帅可真犯不上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皇帝说到底就是怕他的军队最后不听话,反过来打了他,但你看历史上真要想拥兵犯上的,哪里又用得着虎符呢?

所以种种情况都排除以后,历史上倒真没听说过伪造虎符的事。

虽然没有伪造,但并不代表用兵都是皇帝同意的。如果遇到皇帝不同意,还有一个办法啊,那就是“偷”!

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整个故事就是一次完美展现虎符权威性的经典案例。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58年,也就是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的步子步子迈得很快,战事很紧张。

公元前260年,秦国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坑杀降卒40万,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围困,危在旦夕。

赵国所在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一隅,南面就是魏国,所以赵国如果不保,韩、魏就是秦国下一步消灭的对象。

慑于秦国兵威,诸侯国都不敢妄动救赵,但赵国与魏国既是近邻又是姻亲(魏王的姐姐嫁给了赵王),所以赵国就向魏国打了亲情牌。

魏王于是发兵救赵,但秦王这时候发了话,谁救赵国就打谁,魏王畏惧,只好又急命收兵。走投无路的赵王于是偷偷派使者找到魏王的异母弟弟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深知其中利害,所以决定拼死相救,但无奈自己没有虎符调不得军队,只好冒险盗取虎符发兵。

刚刚说过,虎符由君王亲自保管,魏王的虎符更是放在他的卧室,一般人根本无缘靠近,所以信陵君求助了魏王的宠姬盗得虎符。

到了军中,统帅虽然看到了虎符但心中起疑,于是被信陵君所带的勇士一锤击杀,信陵君自己亲率精兵攻秦,大获全胜。

不过,信陵君虽然大智大勇,一举解了赵国之围和魏国之危,但到底盗虎符是大罪,所以他把军队和虎符都交给了魏国的将军带回了家,至于他自己,便这样呆在了赵国,十多年都没敢回去。

虎符在战国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都沿用不衰,到了隋代却被改成了麒麟形状,唐代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之讳,更将它改成了鱼符或兔符,还有龟符。

不知道唐代为什么选这样一些又弱又慢的动物,和大唐兵威严重不符。

再后来,兵符慢慢就被令牌取代了。

现在流传下来的虎符并不多,大多为铜质,也有以金、玉为材质的,制作都很精良。尤其是铜错字金的,历经两千年仍然璨然有光。

不过,它毕竟是一个和战争和残杀有关的东西,即便再巧妙再漂亮,也是少用为妙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