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瓦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作者:罗米

10 瓦当 (1).jpg

汉代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

提到汉代,我们常会说起一个词“秦砖汉瓦”,这也就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汉代最值得称道的建筑成就就体现在瓦上。

其实汉瓦并不只是简单的瓦片,它涉及了我们古代屋顶的一些基本构件,除了瓦,还有瓦当、瓦钉、滴水等等配件。

要从艺术角度来看,真正的汉瓦其实没什么太大的看头,就是用陶烧制出最简单的弧形,弧度有大有小,一般最大的弧度能到半圆形,被称为筒形瓦。

汉代的瓦是灰陶烧制的素瓦,也就是没有纹饰的瓦,当然,纹饰是多此一举,因为铺在房顶后根本没有人能看得到瓦上的花纹。到了后来有了琉璃瓦,才算是为屋顶增添了华丽炫目的光彩。

所以,说到汉瓦,真正的看头在瓦当。

瓦当是屋顶的建筑构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称之为“当”,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它正是用来“挡住”瓦的。

现代房屋极少用瓦,但古代的屋顶却离不开瓦。古代没有混凝土这种坚固的建材,所以要靠木头支撑起整个房屋的“骨架”。屋顶除了横着的大梁以外,还有一道道斜向来的骨架,这就是椽子。

为了挡雨,并且防止屋顶积水,保护木构的骨架,瓦就成了铺设屋顶的最佳构件。

10 瓦当 (3).jpg

瓦面设计成圆弧形,也是出于快速排水的实效。每逢雨天,雨水迅速从瓦面上流下来,落到下方层叠的滴水里,屋顶上的水便可以被迅速排干了。

一片瓦倒没太多分量,但沿着椽子一片片往下排,数十片叠加在一起,就很是不轻了。越到接近屋檐位置的瓦,承受的重量就越大,非得有一个东西来固定它,不让这一溜瓦片滑下来,这就需要瓦钉。

古人很讲究,即使出于实用的目的,也没有就在最前面那块瓦上钉个钉子了事,而是对打头的瓦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在瓦筒的最前端加了一块圆形或者半圆形的“挡板”,挡板上还有装饰,这就是瓦当。

除了挡住后面的瓦以外,瓦当还有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椽子的头。我们还有句老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这里有了盾牌似的瓦当把木制的椽头紧紧地包裹在里面,就能有效地阻挡风吹雨打,由此也就大大延长了椽子的寿命。

想不到吧,就这么灰灰土土的瓦当,竟然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所谓的秦砖汉瓦,汉瓦的代表现在才算是真正出场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汉代瓦当,来历格外不凡。作为十几朝的古都,这里出土的瓦当有许多正是汉代雄踞在长安城里的皇家宫苑上的构件,所以无论是尺寸还是纹饰,都具有皇家气派。

汉代长安城遗址出土的瓦当纹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图案,一种是文字。这些装饰纹样也不单单是为了美观,它们无不直白地体现出汉代统的治者强烈的愿望。

内容最丰富的是文字瓦当。

能上瓦当的文字可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都是寓意美好的吉祥话,比较多见的是长乐未央、大宜子孙、千秋万岁、与天无极这几种,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好企盼,比如高安万世、泱茫无垠、与华无极、与华相宜、折风阙当、亿年无疆、永保国囫、与天相待,日月同光等等,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它们抄录于此,除了让人感受汉家天子想要国祚永存、万寿无疆的渴望,也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词藻铺排华美的气势。

这正是汉赋的特点。

不过文字虽然表意直白,但图案却更能引发人的想象,也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汉代图案瓦当最有特点的是四灵瓦当。

四灵最早出自古代星象学,古人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组成四组,每一组分别用一个神兽代表,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到了汉代,这四方神兽又被看成掌管四方地域的神,代表武力,也象征吉祥。

因为瓦当是浑圆的,所以四神兽就要因势就形,身体被塑造成了圆劲的形状。青龙、白虎昂首挺胸,身躯的弧度很有力度,它们的尾部高高举起,画出的曲线充满弹性。龙虎二兽四肢前后尽力展开,仿佛腾云驾雾一般,气势雄健而沉稳,也足以让邪魔望而生畏。

朱雀在传说中主火,是浴火重生的不死鸟,瓦当上的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样的神性。它在瓦当中央站得笔直,从细长的脖颈到腹部到尾部,形成了完美的弧线,神采飞扬。它的羽毛被表现得华丽辉煌,沿着瓦当散开,以身体为中心向外放射的样子,真像是熊熊的烈焰。

玄武是一种组合神兽,由龟和蛇组成。龟沉静,稳稳地伏在中心,蛇灵敏,缠绕在龟的周身,出没不定。龟蛇动静相宜,比起单个神兽,大概也更多了些神力。玄武到了宋代因为避讳而被称为“真武”,成了道教所奉斩妖除魔的北方之神。

这些灵兽除了能够威镇一方,保佑太平,同时也是寓意美好的祥瑞之物,在它们的守护之下,汉家天下大概也就能够福寿绵长了。

愿望归愿望,现实还是很残酷,不要说汉家天下早已分崩离析,连这四方神兽的瓦当,都已经残缺不全了。

此时的长安古道音尘早已断绝,汉家陵阙早已灰飞烟灭,所幸还残存了这些瓦当,那四方灵兽,仍然不倦地守护着关于“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的旧梦。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