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秘诀

作者:罗米

s6305c5230934a.jpg


石涛《搜尽奇峰图》,清,故宫博物院

在没有看到画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究竟是什么样的画面,敢配上“搜尽奇峰”这个霸气十足名字,等看到画以后,我便觉得这幅画确实再没有更恰切的名字,甚至还觉得即便是这个名字,都还显得谦虚了。

我想,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画面是山水画无疑了,不过这样的山水,我们的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没人想这样画,也没人敢这样画,除了石涛。

石涛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姓朱,名叫朱若极,生于明亡前两年。

你或许想到了什么吧?

是的,他是明代宗室,明亡后其父在南明小朝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他的生命便陷入了全面的险境,无论是明还是清,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于是年仅十岁的他被送入寺庙为僧,童年的孤独和凄惶便在他的一生当中如影随形。

后来,石涛寄情书画,精于研习,并且结交遗民画家诗人,和他们探访名山、流历江河,开始了他的“搜尽奇峰”。

或许是出于自己的经历和孤独不甘,或许更多地出于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天赋,他的作品总是要独出新意地创造出自己的趣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到了中年,石涛两度受南巡的康熙召见,意气风发,他于是希求以画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并且从此扬名天下。

他作好了准备,此前数十年的积累,搜尽奇峰打的草稿,现在即将化为惊天动地的篇章。在他49岁的时候,他应贵胄博尔都之邀抵京。他像是三军统帅,操控着他的百万兵马来势汹汹,想要在京城杀出一番新天地。

他的百万兵马,便是他创造出的——万点恶墨。

“恶墨”是他自己极为传神的说法,因为这些墨实在是不规矩、不雅致、不静定,既丑且怪,还“邋遢”,但它们却力道十足,气象万千。

石涛于是统帅着这些狂怪的墨点在画面上来去纵横,横扫千军,恣肆狂放。他全不在乎什么传统和规范,“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他一心只想着让这个“我”,在天地之间站得直、立得稳。

不过,纵然他扬名心切并且实力强劲,但无奈他的这种画法却根本不能得到认可。

当时画坛的主流还是喜欢不温不火的那一套“八股山水”,他们要求一切都有师承可究,有范式可循,无一笔无来历。

对于常人而言,范式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好,习取古人的精华,正是一条稳健的成功之路。不过,可怕的是一旦范式被确立,它便很容易变成套路,套路便是枷锁和囚笼,而真正的那个“我”,却被困得不能脱身。

石涛这样的天才自然不会被困住,他只是碰到了这一层透明的屏障,张扬的性情在这个屏障前也同样被摔打得浑身是伤。

我们看这幅《搜尽奇峰图》,便正是他在京师时为友人所绘。

这个年纪的他早已人画俱老,笔墨已经炉火纯青,即便没有友人,他自己也需要一幅作品来诉尽平生意。

北游京师的他是个外来者,并且不按理出牌,所以他受到的敌视是强烈的,当然,正因为如此,他的反击也就更加有力。

这幅《搜尽奇峰图》便是他将平生的气力一次性地和盘托出,对所有的传统、置疑和否定,进行的一次大反击。

他的笔墨化为了如虹的剑气和霹雳,轰鸣着奔向天际,再化为疾风暴雨倾盆而下,把天地淋了个透湿,于是山岳川泽在淋漓而下的墨雨里被染成一片浓黑。雨住风停之后,这些墨点闪闪发光,璨若繁星。

我想起一句诗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奔腾激荡的气势席卷天地,包举万物,但细看之下,其中又似乎隐现着一丝亘古绵延的慷慨和悲凉。

人生五十年光阴,五十年的孤独、寂寞、憋闷、委屈,以及五十年的精心研习、着意搜集、反复熔炼,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爆发的出口,于是来势汹汹,锐不可挡。什么古人,什么传统,什么宗派,在这一片墨浪中,统统被扫荡,被涤除。

石涛自号“大涤子”,这下子,天地被涤荡得痛痛快快干干净净。

就是这么霸气,就是这么痛快!

当然,光是霸气是不够的,霸气要有扎实的技法支撑,才能真的大破而大立。

画面虽然胜在气势,但任何一个细节也都经得起放大又放大,推敲又推敲,任意一截都是一幅好山水。细致处小如豆芥的人,都意态完足,情致盎然。连山坳间的茅舍,水上的木桥,竹外的一两枝桃花,都这样细致灵动。

嗯,其实石涛在“搜尽奇峰”后面还有三个字没有说,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切准备停当再落墨成章,方能如此深不可测又浑不可破。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笔墨只能出自天才,远非常人能够习得,这实在是件令人极其沮丧的事,连他自己都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这可不是故弄玄虚,他大概是真的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别说画法,连笔墨都是极“不讲究”的,拿到什么用什么,无论是秃笔、枯笔、湿笔、破笔还是焦墨、宿墨、退墨、埃墨,什么都能为他所用,他最讨厌的就是陈规陈法,你叫他如何告诉你方法?

如果硬要他说,他也只会告诉你“搜尽奇峰打草稿”吧。

这确实是至法。

石涛在京师虽然未能以一己之力挑翻整个正统主流,没有赢得他梦想的荣耀,但他赢得了对手的推崇,当时正统画坛的领袖王原祁赞叹说:海内丹青推石涛为第一。

我想王原祁推崇的除了石涛的笔墨,更多的应该还是石涛笔墨当中的这股大破大立的精神和气度吧。

石涛的笔墨固然学不来,但他对绘画的理解和创作思想却成为中国画的源头活水,也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后惊艳的收梢。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