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之雾,横竖看不出所以然

作者:罗米

lavender-mist

杰克逊·波洛克《薰衣草之雾》(第1号),1950,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嗯,别看纽约如今是现代艺术的中心,不过这个地位的建立也就是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在当年要找出一个既“纽约”又“现代”还是真正的“艺术”的东西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二战时期,欧洲现代艺术家们把美国当成了最佳避难所,纽约因此汇聚了现代艺术的一时英杰,很快也就具备了取代巴黎成为新的现代艺术中心的野心。不过这个时代纽约活跃的仍然是欧洲过来的那一批成名英雄,没有土生土长的自己人,纽约纵然挥金如土、海纳百川,但总归缺乏一点说服力。

正在此时,杰克逊·波洛克登场了。

他带来的就是眼前的这种“滴彩”画。

我相信你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这不是一块弄脏了的画布吗?

画面上只有混在一起的颜料,色彩也算不上漂亮,主要是黑、白、褐、绿,它们或者是滴滴答答地流成一条线,或者是啪的一下溅成一团,完全不受控制,有些画面上还混着一点沙子、碎玻璃、烟头之类的小垃圾,像是从地上捡起来一样。

这些东西整整涂满一画布,既看不出有什么图案,更看不出画面的主次,根本是连上下左右也分不出来!

一个喝醉了酒的人或者发了狂的人拿着颜料在画布上乱滴乱洒,可能比他画的都还要整洁一些呢。这样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却被世界级的博物馆珍藏着,美国人还把他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啊?

要用古典艺术根深蒂固的观念来看,这肯定是大大地不对劲了。不管是画面本身还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艺术家本人的状态,都显得很不寻常。

我们前面看过许多现代艺术的作品,还见过极其抽象的作品,画面上也只有圈圈点点,但不管画的是什么,我们至少可以坚信画家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在搞创作,或者退一万步说,画家至少没有喝醉酒或者发狂,但波洛克的作品就不同了。

画面上的点线面不是小心仔细地描画出来的,而是偶然形成的效果,像是颜料桶被打翻,颜料于是不受人力控制四处泼溅,洒到哪儿算哪儿,就这么随机和偶然,连波洛克自己都控制不住。

不要怀疑,其实画家正是这样操作(我都不好用“画”这个字眼)的!还是请你看看波洛克绘画的现场照片吧。

他直接把画面平铺在地,自己提着颜料桶,用大刷子或者毛巾直接醮颜料甩在画面上。有时候,他还会用沙子、碎玻璃、烟头等洒在画面上,加一点混乱效果,甚至有的画面上还留着脚印呢。

作画的过程动作很大,简直像是在打拳!

在打醉拳!

何等快意人生!

在他之前,艺术家们创作一件作品,无不是先精心构思,重要的作品还要画画草图,等构思成熟了再小心翼翼地经营成品。但到了波洛克这里,画画这件事就变了样。他并不去管画的“是什么”,甚至不管怎么去画,他只管自己拿着颜料和刷子一场痛快,这时候他说自己什么也不想,完全进入到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任凭这种无意识操纵着他,最后“完成”的作品,甚至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画面上这次偶然的、疯狂的、毫无理性的效果。

与其说是一幅画,不如说是一次行动的轨迹吧。

但这却正是波洛克真正想要展现的东西,也是让他在现代艺术中开宗立派的重要原因。

在他之前没有人敢这样作画,也没有人敢把这叫做“画”,但自从有了他,艺术史便多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类型,名叫“抽象表现主义”。

波洛克是怎么想到这种画法的呢?

看似潇洒放纵的画风背后,其实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

早在上高中时,波洛克就被两次除名,大概“不守规矩”是他骨子里天生的,所以最后他的绘画也正选择了一种最不受约束的方式。

到了1936年,他24岁,第一次接触到液态的颜料,这还是他看到墨西哥壁画家们用的。从1938年开始,他幸运地加入到了当时罗斯福总统推行的“联邦艺术计划”,这是在美国1929至1933年大萧条之后,国家出资提供就业的计划,波洛克的工作就是画壁画。要知道壁画可都是大尺寸的,这也影响到了他今后自己创作绘画的尺寸。

到了1943年,一位女性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位女性名叫佩姬·古根海姆,她的传奇三言两语也讲不完。总之是个搅动现代艺术界的奇女子。

因为佩姬很看好波洛克,于是和他签了合同,委托他在六个月内创作一幅画。

波洛克为此绞尽脑汁,他也知道这次委托的重要性。但似乎越求越不得,苦闷的他于是开始酗酒,后来甚至到了要看心理医生的地步。

或许真是天怜英才,恰好这个医生遵照的疗法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疗法。荣格是我们讲达利的时候提到的那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高足,他认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被无意识支配的,这种无意识是整个人类共同的,也反映整个人类自远古时代便代代积淀又代代相传的东西,一般时候我们体察不到,只有在梦里最容易体验。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洛波克一下子从中找到了灵光,他于是决定去表达整个人类“共有”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只有进入“梦中”才可能察觉,于是在六个月期限的最后一刻,波洛克让自己成功地“失去”了意识,进入了“梦里”。


他就这样开始干起来,不知到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等梦突然醒来的时候,他的作品也就完成了。据说他一整夜充满激情地疯狂战斗,停下来的那一刻已经大汗淋漓、精疲力竭。

暴风骤雨、雷霆万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像地狱般令人兴奋”,而他终于在与地狱的这一场战争中,大获全胜!

他的作品仿佛横空出世,一下子震惊了世人,这一次竟然鲜有人讽刺,大家一致叫好,这倒是艺术史上不多见的事。

美国人于是迫不及待地宣布说波洛克是美国孕育出的最杰出的画家。

确实也如此,这下子美国艺术界终于等到了这个扬眉吐气的机会,不用再跟在欧洲现代艺术家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地当着学生!

这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美国的文化下成长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那样奇特,那样狂野,甚至他的一切,都令人着迷。

荣誉接踵而至,他成了真正的明星。

他很快被全方位包装,他那种充满野性、霸气外露的作画过程被拍摄,广为流传,那个穿牛仔裤和T恤衫,半谢顶并且还有着深深皱纹的画家,一下子了公众的偶像。

这种造星过程本身也够美国的。

不过请记住,波洛克不是明星,他是个艺术家!他所在乎的,是自己艺术的突破。但谈何容易!

陷入创作苦恼中的艺术家酗酒越来越严重,一次酒后驾车,他车祸身亡,年仅44岁。

不过抽象表现主义倒没有戛然而止,不少美国画家在抽象表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一时间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简直成为了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从波洛克开始,美国艺术家们也挺直了腰杆,他们在现代艺术的世界里越来越游刃有余,越来越活跃,纽约这个新晋的现代艺术中心,地位也主越来越稳固。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