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太蒙召,你跟我来!

作者:罗米

001.jpg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1599-1600年,罗马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

圣马太是耶稣早年的12门徒之一,后来因为撰写了《新约·马太福音》而成为四大福音书的作者之一。因为地位重要,他就成了最常出现在基督教绘画中的圣徒之一。

这些圣徒在没有信教之前各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各有不同的职业,圣马太的职业最受人鄙视甚至憎恶。

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税吏(似乎自古以来税吏的一直遭人厌恶)。

在被耶稣召唤之前,圣马太名叫利未,是替罗马人在加利利地区征收捐税,在当时,税吏除了征收罗马政府规定的金额之外,还借机讹诈自己的同胞,所以犹太人对他们深恶痛绝。虽然生活过得不错,但税吏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没有人看得起他们。

所以,马太一定从没想过会蒙耶稣亲自来召唤他。

当然,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耶稣的想法却远超于常人。

圣经中记载有些法利赛人中的文士看见耶稣与罪人和税吏一起吃饭,就对耶稣的门徒们说:“他怎么与那些税吏和罪人一起吃饭呢?”

耶稣听见了,就对他们说:“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来不是要召唤义人,而是要召唤罪人。”

这正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耶稣会挑选这些被唾弃的人作为他的门徒。

召唤的过程在《路加福音》中也有记载:“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跟从耶稣的利未从此改名马太,意思是“神所赐的”。

想不到吧,这么重要的事件,这么神奇的过程,竟然只有这么一段轻描淡写波澜不惊的记述,实在不能充分体现耶稣无比的仁慈和恩典,也无法体现卑贱的“罪人”改过自新的伟大意义。

所以,艺术家卡拉瓦乔有意改变了时间和地点,把它放在了夜幕之下的室内,这种更带有戏剧性的背景,才真是更适合发生大事件嘛。

卡拉瓦乔用他操控光影的一惯手法把整个室内画得很昏暗,只有一束强光从右边射进来,这是耶稣进来的方向,所以,耶稣就是光啊!

光照到的地方,就是耶稣恩典到达的地方,所以画面中最亮的便是圣马太的脸,也就是那个戴着帽子长着大胡子的人。

他看着光进来的方向,方才发现耶稣伸手指着自己。他听到耶稣的召唤一时之间不敢相信,也不能确认,所以指着自己问:“是我吗?”

另外两个同事相当专心,他们还在数钱,连头也不抬。还有两个佩剑的年轻人应该是罗马的督察官员,一时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

只有马太是被选的人,所以画面中只有他与耶稣形成了呼应。

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格外耐人寻味。

虽然画面很暗,但耶稣头顶的光环却明晰可见。大概圣马太也是看到了这个光环才知道来人是耶稣吧?要不然怎么一呼即应呢?

再看耶稣和他身边的圣彼得,他们都赤着脚,服装也是古典的,而圣马太这边的人物却身着画家所在的17世纪的服装,画家也是有意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耶稣的圣洁和崇高。

还有耶稣的双脚是朝着门外的方向,像是匆匆经过马上就要离去,既像是他不愿意踏进这充满铜臭味的房间,又表明他大概胸有成竹,根本不用过多的言语,圣马太必将应声便随他而去。

最有趣的其实还是耶稣的手,这个姿势很眼熟吧?

这正是米开朗基罗所绘的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中亚当的手势,只不过作了一个镜像。

耶稣,亚当!

在《新约》中,耶稣就被称为新的亚当。亚当代表未曾战胜试探和引诱,最终陷入罪恶的咒诅之中的旧生命,而耶稣则是来为人类赎罪,破除被咒诅的命运的新生。

这还不是绝妙的,画家卡拉瓦乔的名字就叫米开朗基罗,你看,是不是更加巧合?

耶稣是新亚当,卡拉瓦乔则是新米开朗基罗,不知这位自恋自负的画家是不是有这样一层隐晦的表达。

这幅画自一完成就被放在这座教堂里,已经400余年,它的旁边也是两幅关于马太的绘画,一是《圣马太的灵感》,一是《圣马太殉教》。

最早《灵感》这幅画被教会拒绝,原因是画家把圣马太的形象塑造得太具有“泥土气息”,有失对圣徒的尊重,所以画家只能重新来过,大大美化过的效果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样了。因为天使指导圣马太撰写了福音书,所以圣马太的标志就是天使。

卡拉瓦乔被退货的画多得很,原因也大多因为他对神圣题材的处理有失敬意甚至违背教义。

The_Inspiration_of_Saint_Matthew_by_Caravaggio.jpg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