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泵里的小鸟实验:科学有点残忍
作者:罗米
约瑟夫·赖特(Joseph Wright),《空气泵里的小鸟实验》,1768,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18世纪中晚期开始,科学理性和启蒙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思想主流,有些画家便开始把目光从古代世界转到当下。
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被称为是“表现工业革命精神的第一位专业画家”,他创作了许多以科学实验、工业生产为题材的作品,为工业革命记录了最生动的场景。
《空气泵里的小鸟实验》便是赖特表现科学最生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这件作品也成为当时英国人对科学态度的最好代言。
这个实验在当时已相当著名,用来向大众展示不同的物种对空气量的依赖。画面中的这一次显然正是一次演示。
画面正中便是主导实验的科学家,他的穿着很不讲究,红睡衣松松地系着,头发蓬乱,很有些“科学怪咖”的样子。
科学家右手握着一个橡皮球,每捏一次,空气就会被抽出来一点。但他的目光并没有注视着小鸟,可见他已无数次地进行过这个表演,对结果已经了然于胸,根本没有一点好奇,也并不担心会有意外发生。所以,画家也没有在他身上花费最多的笔墨。
画面最亮的地方才是画家表现的重点。
正是两个小女孩,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抬着头,顺着她的目光可以看见那只用来实验的可怜鸟儿!
此时它已经瘫软在玻璃空气泵的底部,一根连着泵底的管子仍然不断把空气抽走。女孩的眉头紧锁着,部分是因为好奇,更多的是因为同情。
年长些的姑娘已经转过身低下头,一手捂着眼睛,一手挽着妹妹的脖子。她正在伤心,甚至让人感觉她还在小声抽泣。她早已知道了残忍的结局,所以根本不忍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小生命消失。
父亲的大手扶着她肩膀,温和地向她解释这不过是个科学实验。
唉,科学为什么这样残忍?
女孩对面的阴影里,一个男孩歪着头对着小鸟,一脸探究地神情看得极为仔细。他身边背对观众的男士一直看着鸟儿,手中还握着一块怀表,认真观测着每一时刻鸟儿的状态。
面对科学,性别差异真明显,情感与理性对比真鲜明。
比起孩子们的专注和投入,大人们显然是另一副神情。
左边的一对情侣甜蜜对视,无暇顾及小鸟的生死,真是活生生地演绎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右侧的男士头发花白,双手拄杖目光深沉,他的注意力在桌子上的水缸里,里面黑乎乎的一团是颅骨。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和岁月的隐喻,呼应着实验中正在消逝的生命!
画家因为长于画面强烈的明暗对比,因此有意将室内画得漆黑浓重,仅有烛光一点,以此聚焦主题,增加画面的力度。
这种做法在他的许多表现科学实验的作品中常用,比如《炼金术士在搜寻魔法石时发现了磷》《哲学家在讲解太阳系仪》等等。
这一点照亮黑夜的光,便是启蒙的曙光!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