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拉克洛瓦致:拼拼凑凑的画面

作者:罗米

q15v.jpg

亨利·方丹-拉图尔《向德拉克洛瓦致敬》,1864,巴黎奥赛博物馆

从1848年法国革命开始至1914年一战全面爆发结束,这一段时间艺术圈相当热闹,各种风格流派轮番登场,从现实主义开始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再到各形各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实在令人难以招架,于是志趣相投的画家、评论家聚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为自己的艺术摇旗呐喊。

或许大侠都喜欢独来独往,所以热衷展示朋友圈的很少,唯有一位并不十分耀眼的画家亨利·方丹-拉图尔,对他的朋友们格外热诚,不止一次画过他的朋友圈。

《向德拉克洛瓦致敬》就是一次朋友们的集体亮相。

德拉克洛瓦是《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他的浪漫主义画风影响过许多年轻人,所以当他于1863年去世,这些推崇他的风格、受到他的画风影响,或者在他身上汲取过养分的晚辈们,便要向他表达深深的敬意。

拉图尔把德拉克洛瓦的肖像画在正中,年轻的致敬者们分列两旁簇拥着他。拉图尔借此向老画家致敬确实不假,不过这幅画越看越像是作者在借此机会秀他的朋友圈。

因为这些年轻人都是当时法国文化艺术界的活跃分子,公众对他们的作品也不陌生,只需要让朋友集体亮亮相,画家自己的艺术主张也就一目了然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中的人物都是现实存在的,画家的写实功力也很强,所以我们可以很明确地一一对号入座。

左边一组从左到右,前排坐着的是埃德蒙·杜兰蒂,这是法国小说家和艺术评论家,他是现实主义风格支持者。

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客观地表现自然和社会,不加粉饰地直接呈现出生活本来的样子,所以许多画家的作品直接展现下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这样的作品却被上流社会斥责为“低俗”“丑陋”。

杜兰蒂旁边坐着的年轻人就是拉图尔本人,为了突出自己,他很聪明地穿着一件白衬衣,于是在一片黑西服中那样耀眼。这是属于作者自己的“特权”了。

后排在画面最左侧站着的一位是路易·科迪尔,他是一位人物画家。他的身旁是阿方斯·勒格罗,这位画家和版画家也同样推崇现实主义风格。

左边这一组人物中唯一站着回头望向我们的,是著名的画家惠斯勒。他也是个传奇人物,一生经历丰富、风格多变,而且成就巨大,轶事也留下了不少。

惠斯勒1834年出生于美国,21岁时便来到巴黎开创自己的艺术生涯。他在巴黎的卢浮宫临摹大师之作时和拉图尔偶遇,由于艺术主张相近,惠斯勒便被拉图尔介绍进了自己的朋友圈。

到了19世纪晚期,他的作品装饰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唯美,除了绘画,他还在版画、室内设计领域极有名气,多才多艺。

右边的一组名气更大一些。

前排抱胸而坐的是小说家和艺术评论家尚弗勒里,他是现实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旁边站着的那位在画面中正迎着光源,所以脸部最亮,这是拉图尔有意的安排,因为他就是马奈。

在艺术领域,马奈是当时最勇敢的斗士,他的新画法开启了印象派的先声,所以受到年轻一代的热烈欢迎,拉图尔就对他崇敬得很,所以他在这件作品中用了最大的感情来赞美这位艺术的先锋,他明亮的脸、蓝色的丝绒领巾都让他在人群中格外耀眼。

马奈身后坐着的那位是著名的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这位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开创出象征主义的诗歌风格,他的代表作《恶之花》就不用多说了,诗中那压抑、空虚、孤独、惶惑以及在欲望中沉沦的无解的“世纪病”。

先锋诗人与前卫画家很容易做好朋友,所以波德莱尔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他的画家朋友们辩护和呐喊,所以他经常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客串演出”,马奈还给他的女朋友画过肖像。

波德莱尔身后站着的是版画家布拉克蒙,他还是位陶瓷画家,在艺术史上不怎么出名,但他却影响到了许多重要人物,只因为他之间的一个发现。

有一次,他在瓷器商店看到一些包裹瓷器的日本版画,觉得画风新颖有趣,便将它们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这就是著名的日本版画浮世绘。

没想到布拉克蒙的这个发现让他的朋友马奈、德加以及后来的凡·高都大为惊喜,他们一看到这种东方艺术就醉心不已,尤其是扁平的画法、平涂的色彩以及大胆的截图方式,都被画家们吸纳了。

甚至在马奈、凡·高的画作中还多次出现浮世绘的身影。

最右边站着的那位是画家阿尔贝·巴勒鲁瓦。

拉图尔的朋友圈里不是画家就是评论家,可见二者关系之紧密了。

其实这十位人物并没有真的这样整齐地在德拉克洛瓦画像前向他致敬过,这其实是拉图尔PS的一张大合影。

要说起来,这十位人物不大可能会坐在一起,因为杜兰蒂曾经因为一句对马奈作品的评论激怒了马奈,两个人于是约战。不过真当这两位拿着剑面对面决斗的时候,他们俩都彻底懵了,最后竟然握手言和,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

难怪拉图尔把他们有意分到了左右两边,也不知是不是怕他们再打起来。

好在这些艺术家们的观念比较一致,所以拉图尔把他们拼凑在一起,大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