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森博物馆:藏在闹市人未识

作者:罗米

未标题-20.jpg

荷尔拜因的《亨利八世像》和德加的《芭蕾舞演员》都是提森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马德里的普拉多大道是这个城市最繁忙又最显赫的地方,大道北起丰收女神西贝莱斯广场,沿路下来大道西侧还有经济部、海神涅普顿广场、提森-波涅米萨博物馆、卫生部、教育部、国立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农业部、索菲亚皇后现代艺术中心,直至南端的马德里火车站。

而马路东侧虽然仅有普拉多博物馆,但其气势雄浑岿然屹立,于是以一当十的气势抢去了太多的风头。

所以,虽然构成了马德里“博物馆三角”中最北端的一角,提森博物馆其实相当低调,一不小心便被人忽略了。    

比起普拉多的“年高德劭”,提森博物馆就显得太年轻了,这座博物馆开放于1992年,属于提森-波涅米萨基金会。

一看名字,便可得知这是个人名,而且一旦名字中间有个连字符,便可见是个贵族。

确实,这里的藏品主要得益于一位贵族的收藏。

收藏者全名为汉斯·海因里希·提森-波涅米萨男爵。在他的收藏早期,这个热衷于绘画的贵族偏爱古典大师的作品,这也是提森家族收藏的一贯偏好。但到了后来,他的趣味发生了巨大的转移,从古典转向了现代,甚至前卫。

对于现代艺术,最初男爵对德国表现主义青睐有加。表现主义顾名思义便是用画面表达内心,热爱哲思的德国人又尤其擅长此道,因此,那些扭曲和抽象、夸张的画面便被用来表达人的不安与孤独以及人类精神的异化,以及社会的混乱、堕落与罪恶,这时,画面显得很诡异而充满讽刺感。

这是被纳粹视为“堕落艺术”的风格,二战中被纳粹大量销毁,许多艺术家也不得不逃出德国。后来,男爵又开始迷恋更早一些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毕加索、蒙德里安等人,这些作品便产生自一战期间和一战后。再后来,他遇到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一见之下爱不释手,所以这里又能看到19世纪末德加的粉彩芭蕾舞演员、高更的塔希提岛上的原始风格以及凡·高的风景画。

从时间上看,男爵收藏的这一系列藏品在时间上倒是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很有些追本溯源的意味。

男爵因为高寿,又等到了当代艺术的闪亮登场,所以,他又收藏了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大卫·霍克尼等人的作品。这些画家都是当代艺术领域最闪耀的名字。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些藏品的时代从13世纪跨至20世纪,每个时代里都有杰出的大师力作,从14世纪意大利的大师杜乔那画风还略显涩滞的《基督和撒玛利亚妇女》,到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博士中的基督》、英国霍尔拜因的《亨利八世》,一路走来,到了18世纪,古典写实到达顶峰,19世纪,艺术开始向现代转型,印象派来了,带着莫奈、雷诺阿、德加的光与影,后印象派三杰凡·高、高更和塞尚连结了古典与现代,开启了现代的先声。到了20世纪,提森博物馆热闹起来,艺术出现了无数种仿佛天外飞仙的奇异风格,各位画家都在开拓着属于自己属于未来的艺术之路,这样的异彩纷呈被提森博物馆收纳着,展示着,画面开始变形,开始扭曲,画家们似乎开始顾影自怜,开始歇斯底里,当然还有人童心未泯,还有人戏谑调侃,这都是属于现代艺术的气质。

每种风格也不多,只那么一两张,却都把画家的风格展现得那样充分。

提森便是因为这样的小而美,才能在博物馆三角中气定神闲,面对普拉多的宏篇巨制也丝毫也不露怯。其实,这里的藏品构成的一部美术的历史,比普拉多的还要长。

尤其是这里收藏着西班牙最知名的几位画家,毕加索、达利、米罗,轻轻几点,便把西班牙人的风格气质展现得格外充分。

我在查阅汉斯男爵的个人经历时,发现他的“生世”值得一书,他是荷兰出生的瑞士公民,有着匈牙利的贵族头衔,同时又是摩纳哥的合法居民,在英国还有公开的第二住处,但一生在西班牙的居留时间最久。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匈牙利人和美国人的后代。

他的出身和经历几乎把整个欧洲都串联起来。

这难道是在具体而隐晦地表达“艺术无国界”吗?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