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玉,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
作者:罗米
在我们的远古时代,有一种最神秘最贵重的珍宝,虽然低调内敛,地位却无上崇高,这就是玉器。
最早的玉器远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装饰品,它主要作为祭祀用的礼器,而祭祀对象,则是天地四方。
从距今五六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华大地上散布的文化遗址中,便都可以见到玉的身影。无论是远在北方辽西至内蒙古东南一带的红山文化,还是南方钱塘江、太湖一带的良渚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虽然每个地区出土的玉器形态、大小都不相同,但它们的用途都是祭祀,只不过不同的器物在祭祀中的用途不同。
古人的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便是祭祀,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国度来说,一切的生息全有赖于苍天和大地的眷顾,所以祭天地就是重中之重的事。
要向老天献上宝物,原始先民们找不到比玉更宝贵更适合的物品了,玉,于是成了绝对的主角!
先民使用玉祭祀,对玉的形态是有一套严格的讲究的,最高规格的就是“六玉”。
六玉是指六种形状的玉器,分别是璧、琮、圭、琥、璋、璜,《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不仅形状有区别,颜色也有规定,切不可混用,否则老天就要生气了。
不过,最后因为色彩实在很难求全,就稍微放松了一点要求。
毫无疑问,祭天的玉在六玉中地位最高,所以这也正是璧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大的原因。
璧的形状是个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圆形是古人心目中天的形状。璧的中间会有一个小孔,用来在祭祀的时候穿线悬挂。祭天的时候可不止用一块璧,而是倾其所有,所以数量巨大,想当年的祭祀仪典上,一定是玉璧轻撞,泠泠的响声传遍天地四方。
璧因为是献给天的,据说在祭祀的高潮到来时,它们会被架在火堆上焚掉,一缕缕清烟上达天际,人类虔诚的礼物也就这样被送到了天宫。所以,祭礼上最大最好的璧都被烧掉了,想起来真是很浪费啊!
所谓“玉石俱焚”,就是这个场景了。
古人也知道这东西珍贵难得,所以他们大概也舍不得全烧了,还是用来陪葬更好,让它们在地下,和部落的大祭司一起保佑部众的安宁吧!
用来祭地的被称为玉琮(cóng)。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玉器,形状像一个筒,小的只有拇指大小,最大的直径却能接近20厘米,就很有些气势了。
玉琮能稳稳地立住,当时应该是平放在祭台上的,而不像壁一样被悬挂起来。
目前出土最有名的玉琮发现于公元前3300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良渚玉琮上大多有一种线刻出来的神巫形象,至于它表达着什么意义学界也还莫衷一是。
我倒还不是太急切地想要破解这天地之间的神秘和玄奥,我更关心的是当时连打猎和生活的工具都这样简陋,原始先民们是如何在质地坚硬的玉石上一点点挖出玉琮的复杂形态?又是用什么工具刻出了这些细如发丝的繁复图案?
那时他们只有石、木、骨、牙等最原始的物品,如果不是用来献祭,不是满怀虔诚日复一日,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祭祀四方的玉器,东方用圭,就是一个顶端尖利的长方形玉片,像一把短剑的剑身。西方用琥,就是虎形玉器,或圆雕或浮雕,这个制作起来难度挺大的。南方用璋,和圭有点类似,大体是扁平的长方形,一端是斜斜的刃,或者呈丫字形的叉,看起来很是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北方用璜,也就像一段弧度略小于半圆的璧。
这“六玉”是规格最高,并且有固定用法的玉器,但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玉器,也同样是用于祭祀的,不过具体用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比如我们常会看到许多被命名为箍形器、勾连形器的玉器,其实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不见于任何文献,所以我们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也只好根据样子来暂且拟个名字了。
这些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都是用来通灵感天的,而玉被用于装饰,那就要晚得多了,直到夏商时期,才逐渐出现。
玉大概是最符合我们中国人理想的材质吧,既温和又坚韧,虽然光芒内敛却无时不透出清辉,这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啊,所以,我们便有了君子比德如玉的说法。
一个具有玉一般品格的人,那是真正的君子啊!
我们古人也丝毫不掩饰对玉的喜爱,所以我们的汉字中,就有了那么多和玉有关的美好字眼,比如珠、玑、瑜、玮、琦、琼、瑶、琏、玳、珉、珰、璇、琪、瑾、瓒、璎、瑛、琬……这些字的偏旁,我们现在称为“王字旁”,其实应该称为“斜玉旁”,这才更加贴合它们的本意。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