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琮,史前玉器的代表

作者:罗米

下载.jpg

玉琮,史前良渚文化,浙江省博物馆

在原始时期,不管是分布在哪个区域的先民们,都像是得到了某种共同的启示,不约而同地开采制作玉器,并把玉视作带着神秘气息的灵物,用来沟通天地、展现权力。

不过,不同的文化形态当中,玉器的样式各有差别,北方的红山文化里以蜷曲的玉龙最有代表性,安徽的凌家滩文化中最醒目的玉器则是带着一轮太阳的玉鹰,到了以浙江杭州为中心的良渚文化里,最典型的器物则是为数众多的玉琮。

琮(cóng)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根据《周礼》所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来看,这种玉器便是用来作为祭祀大地的礼器,在玉器当中地位是相当高的。

良渚文化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组织度极高的社会或国家形态,这里还有巨大的城池、建筑遗迹近300万平方米,有40至60米宽的城墙,还有科学合理的防洪坝、护城河等,其规模和建造技术在当时都居于世界最领先的水平。可想而知,这里的文明程度相当高,所以出土的玉器数量庞大,制作精美,而且种类相当丰富。

而玉琮又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器型。

作为高级礼器,玉琮的出土地都是首领的墓地,在原始时期,这些首领也可能兼任着部落的祭司,所以,当他们长眠于地下时,这些祭地的玉琮也就伴随在他们左右了。

良渚玉琮中体型最大、最重的一件通高8.9厘米,重6.5公斤,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宝物。当然,除了大得足以称王,更重要的是它的做工在所有出土的玉琮当中最为精美,它的四面刻有八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这些纹饰在良渚出土的其他玉器上也常可见,因此又被称为“神徽”,这些神徽才真正让它显出不可比拟的王者风范。

如果仔细看,这些神徽实在具有令人惊诧的细节,在5000年前的原始时代,如何把玉加工到这样的细致程度,本身已经是了不起的奇迹。

神徽由人和兽组合而成,人的头部和兽的面部是凸起的浮雕,而人与兽的肢体则是用极细的线刻出来的,这些比发丝还要纤细的线排布极其繁密整齐,极富韵律感。

上面的人或许是神,也或许是祭司,头戴巨大的羽冠,几乎有两个头的大小,显得辉煌盛大,神异非凡。他张开双臂牢牢地控制身下的异兽。这只异兽的身形不太容易辨认,最突出的是两只鼓突的眼睛,以及巨大的鼻子和嘴,看上去样子很是狰狞。它尖利的爪子是用线刻的,合拢收在嘴下方,显然是匍匐着等待背上的主人发号施令。

不过,这一人一兽的组合图案究竟是什么含义,大家也实在是难有定论,当然,作为某种徽记或者图腾,似乎也应该带着些难以捉摸的神秘感才好。

实际上不止图案的意义众说不一,连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学术界也众说纷纭。

t036f1564d830d3d670.jpg

作为礼器的功能是毋庸置疑,只不过有人认为是生殖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是沟通天地的媒介,尤其是它外方内圆的形状与“天圆地方”的观念很一致,有人认为是宗庙祭祖的凭依之物;有人认为琮内的圆孔像征黄泉,是神明出入的通道……

猜测似乎都有道理,不过说法越多,它倒显得越神异难测。

至于原始先民是用什么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图案和如此规整庄严的器型,我们现代人只是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大家认为用的是比玉硬的玛瑙、金刚砂等等,当然,还有经年累月的耐心劳作。

最近,良渚文化遗址刚刚申遗成功,它有赖于其规模惊人的古城建筑和水利工程,同样也有赖于这些玉器所代表的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