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创世记》天顶画

作者:罗米


图片6.jpg

梵蒂冈博物馆有历代教皇经营,其中收藏的伟大杰作难以计数,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留下的壁画,是杰作中的杰作。

西斯廷礼拜堂建于1445年,是教皇当时私人的礼拜堂,建好后就由当时的著名画家画了壁画。到了1508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想要大大改观礼拜堂以纪念其叔父,于是委任米开朗基罗重新绘制这个长40米、宽13米的天顶。

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征召来本是作为建筑师设计大教堂的,后来据说因为同行嫉妒,“陷害”他来作画,他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

不过,教皇的命令难以违抗,他于是开始了这个大约500平米的构思。

画面以《圣经·旧约》为蓝本分为三个部分,正中间的九块主画面是《创世记》的故事,从宇宙开端到人类堕落,像一套完整的连环画;画面的四边围绕着的都是希伯来的男女先知,最旁边的三角形区域里则是耶稣的著名祖先们。

图片7.jpg

《创世记》是天顶画的主体,按时间顺序一字排开。

最前面四幅是上帝在忙着创造的工作,苍凉孤寂的宇宙里,只有上帝一个人的身影翻飞,先分开了光明与黑暗,又创造了日月、分开了水与陆地,到了第四幅,人类迎来了最辉煌的一刻——上帝创造了亚当!

这是天顶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也是人类最荣耀的一刻。

上帝已经创造了亚当的肉体,只等为他注入生命和灵魂,他便能苏醒。

上帝带着自信和慈爱把手指伸向了这个造物,他的手指极有力量,伸得平而直,而亚当却仍旧带着刚刚苏醒的无力,所以他抬起的指头还略略下垂着。

二者的手指之间,还留着那一道窄窄的缝隙,当然,无须接触,上帝便已经完成了创造人类的奇迹,随着这轻轻一点,亚当还拥有了希望和思想。

亚当充满欣喜地望着赋予他生命的上帝,眼神很单纯,这世上的一切,他还一无所知,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将要经历什么样的考验。

此刻的亚当身体舒展着斜倚在山坡上,这放松的姿势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开放和期待。亚当的身体被画得修长而健美,便是人类最初的美好样子。

人类与上帝,因为这伸出的两个手指而产生了关联。人类不是被偶然扔在地球上的孤独的尘埃,他们是上帝的杰作,他们的命运有上帝这位仁慈“天父”的安排和关照,无论发生什么,人类都不用惧怕。

只要上帝伸出的手指不撤回来,人类就不会在茫茫无际的黑暗中独自飘零、无处可依。

这样的笃定让人类得以心安。

我清楚地记得轰动一时的灾难片《2012》中,有个意味深长的镜头,洪水袭来,地面的一切都在坍塌崩裂,梵帝冈也不能幸免,一条巨大的裂缝从上帝和亚当的手指间劈过,人类与上帝被生生分开,于是,在这灾难的深渊中,人类只能自生自灭,经受着他们的末日与毁灭……没有比这更无助更绝望的了吧?

图片11.jpg

想到电影中的可怕一幕,我不禁对着《创造亚当》看了又看, 还好,上帝与亚当的手指此时仍然清晰有力,中间并没有裂痕。

故事的转折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上帝为亚当带来了妻子夏娃,没想到排解孤独的代价竟然这么大!

《创造夏娃》的画面不大,此刻女性成了画面的主角,亚当沉沉睡去,显出了一丝委顿和无力,他不再像刚才被创造之初那样俊美强健。

再接下来,整个人类自被创造以来最大的危机来临了。

画面以中间的智慧树为轴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是夏娃受诱惑和被逐出伊甸园。

左边,夏娃正接过蛇递来的禁果。这条蛇果然很有迷惑性,她的头被画成了一个女子,看起来和善无害。当然,即使没有蛇,我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也会把手伸向禁果,因为它意味着心明眼亮、明白事理,这难道不是人类应该获得的智慧吗?

何况人类本来就是充满好奇心的物种。强烈的好奇心最终将整个人类引向了堕落,让人类永失伊甸园的美好,并且在尘世遭受漫漫的苦难,而好奇心,也成为我们人类不断战胜磨难的希望和驱动力,它最终会带领人类重返伊甸。

此时的亚当已经偏向了一侧,在这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亚当的这一伸手,便决定了整个人类的命运。米开朗基罗安排得格外巧妙,亚当的两次伸手,却是人类截然相反的两个结局。

看到这里,我真想伸手拉住亚当,或许我们人类,现在便不用在尘世受苦,仍然生活在那个理想的伊甸园。

不过,还是太晚了,亚当没有收手,于是他们被震怒的上帝逐出伊甸园。天使挥剑,二人掩面而泣。此刻的亚当与夏娃,表情被画得格外丑陋,当时与上帝伸出的食指交接的瞬间人类的庄严与辉煌变成了悔恨与猥琐的表情,看了令人厌恶。

人类便这样世世带带因为始祖的好奇心,而背上了沉重的原罪,所有的人自降世之时,便成了罪人。

再后来,人类向着堕落的深渊越滑越远。

上帝终于向人类施以了重罚,这个堕落的世界,上帝想把它推倒重来。

接下来的三幅都是诺亚的故事。

诺亚虔敬的献祭获得了上帝的眷顾,他被上帝称为世上唯一一位“义人”,于是上帝垂怜,令他准备自救的方舟,作为即将到来的大毁灭中仅存的生机。

洪水从天而降,画面中,地面上的人还在扶老携幼四处奔逃,他们其实早已无路可走。整整四十昼夜的大雨冲走了地面上的一切活物,唯有诺亚方舟中的人与动物得以幸免。

洪水退去,诺亚开始耕作,种下了第一株葡萄树,用来酿酒。最后一幅画面中,诺亚醉酒失态,赤裸地倒在帐蓬里,“义人”也同样犯了错,并且失了德。

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不过人类的历程还在继续,他们在等待最后的审判到来,接受应得的结局。

《圣经》故事西方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画作也多得不能于多,但用这样的方式画出来,这样浩瀚、恢弘,米开朗基罗却是独一无二的。

500平米的天顶花费了画家一个人四年零五个月,除了研磨颜料这样最基础的粗活有助手帮忙,其他的工作全由米开朗基罗一力完成,其结果就是由于仰头太久,他的头几乎都不能低下来了。

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遭受的痛苦,并自嘲自己奇怪的形象:

我的胡须朝向天,我的脑袋弯向肩,画笔上滴下的颜色,给我脸上画满图案。腰向腹部缩回,臀部和背部形成一条直线。我的视线模糊,走路也突然踉跄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在后背缩短,就像是一张弓。

这首诗写得很形象,一个疲惫劳苦的老画家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深深同情他的痛苦。不过,由于写得太生动,读来又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米开朗基罗本来就是个诗人,只是他的艺术成就太夺目,你忽视了他的另一重才华。

当然所有的痛苦都没有白费,画家一定知道,他的名字终将不朽,即使哪一天,梵蒂冈的这个西斯廷礼拜堂都灰飞烟灭,画家的英名仍然会永远流传。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