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将军之死,英雄也可以穿时装

作者:罗米

u=1166239733

本杰明·韦斯特(Benjamin West)《沃尔夫将军之死》,1770,加拿大渥太华国立美术馆

沃尔夫将军之死是一件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

在1756年至1763年,当时的欧洲主要强国开始了一场争夺贸易与殖民地的争霸,英法之间对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争夺被称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这是个极具误导性的名称,法国并不是和印第安人开战,甚至双方并没有反目),最后双方在亚伯拉罕平原展开决战,沃尔夫将军正是指挥官。

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英军使用排枪战术向法军射击,连续3次射杀之后法军溃败,英军大获全胜,前后一共才持续了10分钟。

不过,可惜的是指挥官沃尔夫将军却被3颗流弹击中,落马身亡,年仅32岁。

消息传来,英国举国振奋,而沃尔夫也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因为他的功勋卓著,得以跻身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将之列,地位崇高无比,直到后来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出现,方才掩盖了他的光芒。

画家也构思了许多细节,全面致敬这位当时最伟大的英雄。

画面中他自然居于正中,此刻他中弹倒地,气息奄奄。他的目光望向光射过来的天空,周围三个随从扶着他已经瘫软的身体,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传统宗教绘画中的基督降下十字架的姿势。这是画家有意对他的死进行的升华,他被升华成了某种殉道者和救赎者,而这束来自左侧的光恰好像是他沐浴在上帝的圣光之下,显得这样圣洁和光辉。

你数数,前景上的英国人,恰好是13个呢,这可是个充满意味的数字啊。

韦斯特对画面这般处理无疑大大讨好了英国观众,因为这场本是为争夺殖民地而发起的凶残而贪婪的战争,也跟着带有了无上的正义乃至神圣的意味。

我想你一定还发现了一处特别吸引人的细节,就是那个满是纹身的印第安人。

事实上,印第安人并没有出现在沃尔夫垂死的现场,而且他们与英军也并未结成紧密的盟友关系。不过,这个角色的安排倒是一下子为画面增添了异国情调,而这种“原始”和“野蛮”作为一种反衬,更显现出英国人的“高贵”,而这场战争也就多少具有了一种文明对野蛮的“启蒙”性质。

这自然更是英国人愿意标榜的吧。

看这位印第安人的姿势,右手托腮作思考状,像是冷静的旁观者。倒也是,他是第14个人,所以那13位的故事,似乎确实与他无关了。他身体健美,服饰浓艳甚至不乏华丽,加上他超然的神情,正像是卢梭所说的“高贵的野蛮人”,用来打破13这个不吉利的数字,真是合适。

虽然画家把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关系画得如此和谐融洽,但要说起来,印第安人是欧洲人在美洲殖民进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只说这场英国争霸的战争,魅北克地区原本是法国的贸易和军事据点,法国人与印第安人贸易交流频繁,相处也比较好,所以战争中大多数印第安部落是与法国结盟的,后来战争中法国失败,英国为了拉拢印第安人,延续了法国的旧制。在美国,这些拉拢印第安人的政策直接造成了美国的殖民地人与印第安人的不和,也就直接引发了美国独立以后,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惨遭驱赶和屠杀。这当然是遥远的后话了。

此时韦斯特把这个印第安人画在这里,多多少少透露出了这一点历史的脉络来。

当然,这幅画不仅要让英国人民看到英雄的死亡,更要让他们看到国家的胜利,这全通过背景上的“宏大场面”展现出来。

左侧是交战的双方,红制服的英军端着排枪射击,蓝制服的法军已经溃退,他们正后方那些衣衫不整的则是法军的俘虏了。

画到这里,除了没有让所有人穿上古装,把背景上加点古代建筑,甚至在天空中加一点隐约的诸神或者天使的身影增添神话色彩,其他一切都几乎完美无瑕。

韦斯特本人自然是很满意,所以他把画作送到了皇家学院参加展览。

当时他的好朋友,皇家学院院长雷诺兹谨遵古典法则,于是力劝他对这件离经叛道并且低俗的现代作品进行修改。

不过艺术家也有艺术家的任性,他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改动。到了1771年此画在皇家美术学院一展出竟然大获成功,既然是现代的人现代的事,秉笔“直录”岂不更让人觉得更亲切更直观吗,何必非要为它加一个古代的背景,让人多费脑筋呢。

作品中,那个在遥远的异乡捐躯的伟大民族英雄和身处“文明世界”里的英国观众穿着同样的衣服,留着同样的发式,其中显现的那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英雄是“自己人”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古人”,还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事吗?

韦斯特还高明地创造出带有异国情调的特殊氛围,更让这个事件更带上了激壮的悲情和浪漫的美感,估计甚至会有观众为它泫然欲泣了。

至于国王乔治三世,嗯,国王也不是泥古不化之人啊。

从此以后,当代人就可以不加修饰“光明磊落”地进入到了画面当中做他们自己了。至于什么古典氛围和法则,现在就让它们呆在一边吧。

你看,各种法则真正的最大的用处,正在于不断被打破啊。而法则如果还是法则,那一定是因为打破它的天才还没有出现啊!

这幅画一面世就引起了轰动,成千上万的版画被制作出来,很快淹没了英国和海外,直达北美。

当然,它也为艺术家赢得了充分的荣誉。后来,他成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二任院长。

对于一个美国画家来说,这应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的,本杰明·韦斯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22岁来到欧洲,最后在欧洲汲取艺术的养分,获得成就。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画家。

不过,最后还要是要提醒一句,千万别以为穿着当代人的服装展现当代的事件,这画就成了真正的“实录”。据历史学家们考证,画面上只有一个人在沃尔夫临死的现场。

所以,画家无论画什么作品,都是一种带有自我意志的创作,他不过是借由这个事件进行他的艺术尝试。

最后,他成功地让观众接受了他新式的“时装故事画”,不仅丝毫无损于古典主义作品的庄严崇高,而且还附带了特殊的真实感和当代感,这才是这幅画最大的贡献,也是这件作品得以进入艺术史的关键。

至于画面上的一切是不是完全符合事实的真相,那不是艺术家考虑的问题。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