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娥,小公主到底在看什么?

作者:罗米

a520d7fa26644085af82bf3aa89ea93e.jpeg

委拉斯开兹《宫娥》,1656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馆是位于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博物馆正面的入口处,是西班牙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委拉斯开兹的青铜塑像,他的代表作《宫娥》正是普拉多的镇馆之宝。

西班牙人对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赏爱有加,所以处处都能看见他画中的形象。

就在普拉多的街对面,纪念品商店的阳台上,人们便将画中形象做成立体的彩色雕塑,与画家遥遥相望,这已成了这条著名大道上的一景。

《宫娥》看起来像是一幅肖像画,没有神话和宗教的隐喻,但这并意味着我们一眼就能将它看透。

只简单问一个问题——画上到底有多少人,大部分可能是你会答错。

我们不妨挨个数一数。

画面最左边一身黑衣手持画板的就是画家本人,我们正好一睹他的风采。

他身上最醒目的便是那个占据了整个左胸的红色十字形骑士胸章,戴上胸章的画家,神色多么傲然。也有一种说法称这是在他亡故后由国王亲手所绘,为了表彰画家卓著的功勋。

中间那个头微微侧向一边的金发小姑娘,便是当时国王菲力普四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特瑞莎公主,虽然年幼稚弱,公主的架子还是端得很足的,所以她是画面中这一群人的中心。

她的身边围着侍奉的宫女,右侧那个蓝裙子的是个侏儒,豢养侏儒取乐在当时的宫廷算是一种习俗。

这一帮人目光似乎并没有聚焦于公主身上,而是统统看向面前的某处或者某人,究竟是什么,画家并没有在画中表现出来。

难道这幅画的关键内容,根本不在画内?

所以,我们再仔细来看看画面吧。

或许你会觉得画面哪里隐隐有些不对?

是的,整个室内的墙壁都是暗的,只有一个画框格外明亮,上面是两个人模糊的形象,这便是当时的国王菲力普四世和王后玛丽安娜。

其实,这并不是一幅肖像,而是一面镜子。

为什么可以断定是镜子?

画家有意让这一块画面的亮度远超其他画框中的内容,而且画面边缘特意用亮白勾出了反光,这正是用来模拟镜子边缘的反光。

墙上的其他画作,都是暗暗的,几乎完全无法窥见究竟。

所以,从镜中我们大概可以得知,吸引众人目光的真正中心,正是站在画外的国王和王后的真人。

这实在令人有点诧异了。竟然有这样的操作?

以往的绘画中,被画的对象时常会被我们看到,而画家却隐身于画外,在这里二者却掉转过来,这脑洞开得有点大啊!

画面上看得见的国王与王后是镜中幻象,而真实的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现实与幻象交织莫辨的世界,哈哈,脑子有点乱!

画家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17世纪一度流行戏剧家卡尔德龙·德·拉·巴卡的作品《生活即梦》,剧中便说:“所有的生活,似乎只是一个梦,甚至梦都是梦。”

画家对此是熟悉的,虽然画面并不一定是受了这种思想的启发。

说起来,和我们的庄周梦蝶真有些同工之妙啊!

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画家面前的巨大画面上,究竟画的是什么。

关于这一个谜题研究甚多,大家都想要给出自圆其说的解读。

有人说画家自然是在为公主画像,为了排解她摆姿势的痛苦,国王和王后来安慰她,宫娥也都来服侍她。也有人说是在为国王和王后画像,小公主正是在此为他们解闷,后面的镜中图像便是明证。

还有各种高深莫测的阐释层出不穷,我也无意罗列了。

画家既然不给我们看,那我就干脆脑洞大开地猜猜看咯。

我自己得出的是第N种答案。

不知你发现没有,画家正一本正经地盯着我们,只要我们站在画前,就根本避不开他的犀利目光呢。他似乎正在仔细端详我们,观看良久,然后在他面前的巨大画布上慎重落笔。

所以,画家或许正有意和所有的观众都开开玩笑,他正要把所有的观看者都画到了他的画里啊!

又吓出一身冷汗了。

这当然也只是猜测,至于究竟画的是什么,他偏偏又不让我们看。画家太调皮啦!

其实有一个人能够看到画布上的内容,就是最远处的那扇打开的门里,回身一望的侍卫。可是,我们却无法向他问个究竟。

画作虽然名为《宫娥》,但所有人都知道小公主才是绝对的主角。

画中的她五岁,纯真可爱又不失王室范儿。

委拉斯开兹给她画过一系列肖像,从3岁开始,4岁、5岁、8岁,他过世后,他的学生继续画,9岁,15岁。15岁那幅肖像中,由于父亲菲力浦四世去世,公主于是一身黑色的丧服。

公主15岁早些时候嫁给了表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婚姻美满幸福,但公主生下的六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存活。

21岁时,怀孕和生育耗尽了她的生命,公主早殇。

现在,再看《宫娥》中的小公主,心里难免淡淡心酸。

算起来,《宫娥》算是后世的画家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毕加索、达利、弗朗西斯·培根等等现代艺术家频频“戏仿”,既是向委拉斯开兹致敬,也是从中获得灵感。

其中最不厌其烦的一位是毕加索,他甚至画了整整一个系列各种各样变形的《宫娥》。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