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躯干像》:雕塑家的灵感之源

作者:罗米

未标题-1.jpg

《躯干像》,公元前1世纪,梵蒂冈博物馆

雕塑是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亮点。

这里不仅有各个时代的雕塑杰作,更有古希腊时代留下的“范本”。

从文艺复兴开始,这些“原型”就给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于是我们便可以在雕塑和绘画中常与他们碰面了。

梵蒂冈的雕塑中享受着最高规格保护的,只是一段残躯,却算得上是所有雕塑的“原型”中资格最老的一座,这便是艺术史上著名的《观景楼的躯干像》。

躯干像原作于公元前1世纪,从现在的残体来看,是一个坐在动物毛皮上的男子形象,所以有人据此断定他是坐在狮皮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这件壮硕的躯体上半身扭动的辐度比较大,由此牵动全身肌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体的细节极为精准。他的肌肉格外饱胀,像是蕴含着惊人的力量,似乎石头已经无法将其禁锢,即将喷薄而出。纵然头部和颈部早已遗失,四脚也残缺严重,但面对它,却像是面对着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甚至还能听到他强有力的心跳声。

总之,这样一具包含激情的雕塑,很容易让人忘记它是坚硬冰冷的大理石。

作品于15世纪被发掘,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残缺状态。

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想让米开朗基罗为雕塑补足腿部和手臂,还要创造一个头部,米开朗基罗断然拒绝,原因是作品太完美,不容改变!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都对躯干像推崇备至,所以他自己的雕塑也深受影响,比如《头部未雕出的奴隶》一作,我们便可以分明地辨别出躯干像的影子。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相信你一眼便能认出罗丹的《思想者》中的躯干像“原型”。

其实,近在眼前的作品中,就已经能看到和《躯干像》类似的形态了。就在刚刚我们看过了《拉奥孔》上,那位站在右侧的儿子,他的身躯是不是和《躯干像》很相似?

未标题-2.jpg

米开朗基罗《头部未雕出的奴隶》(左)和罗丹《思想者》(右)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