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尔的雕塑,无有相生

作者:罗米

未标题-1.jpg

泰特美术馆的展品基本都是绘画,唯有一人的作品除外,这便是亨利·摩尔。我们在美术馆的许多空间里邂逅到的雕塑,便是他的作品。

亨利·摩尔是英国最著名的雕塑家,应该没有之一。我认真地想了又想,确实真没什么叫得上名的英国雕塑家。

雕塑家生于1898年,成名于二战前,亡故于1986年,跨了好几个时代。

在他的手中,青铜和大理石似乎变得很柔软,任他揉捏塑形,最后具有了生命。

他最喜欢的题材还是人体。在他手中,人体被概括和抽象,身体的某一部分必会被艺术家掏空,比如他所做的被掏空了心脏的母与子、国王与王后等等。他的用意是想让雕塑的实体与外部的空间形成特殊的交流与关联。

以往的雕塑,形体独立于周围的空间而自成一体,井水不犯河水,而亨利·摩尔却把二者糅合了。一旦雕塑的身体被掏空,产生自它们内部的空正好连通了外部无穷无尽的空间。雕塑于是变得更加有机了。

它的形体变得不那么明确了!毕竟,你不好说从哪个地方开始的空间是和雕塑有关,而哪些无关。

于是,真是心有多大,雕塑就有多大!

这其实很有点像是中国道家的智慧——有无相生!

亨利·摩尔还有一些没有主题的形体,同样是用纯形式来探讨实体的内部空间也外部空间的关系。博物馆空间有限,只能陈列体量较小的作品,他的许多大作品,只适合户外。

我们在海德公园里,就看到了亨利·摩尔用三块相互勾连的白色大理石构成的拱门,简洁,沉静,有机生长的样子,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美国的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哈佛等世纪级的名校里,也都有亨利·摩尔的雕塑。呃,这也算是顶级名校的标配吧?

据说这位艺术家极为高冷,从来不肯为某个委托特别定制作品。如果你千金一求,也只能听任大师随手指派。不过其结果,往往是雕塑与环境出人意料地吻合。

虽然风格已经相当现代,但亨利·摩尔的作品中仍然还带有一丝对于古典的柔情和追思,把他作为承前启后的人物,再合适不过。

看完亨利·摩尔,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记载的英国美术史就告一段落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现代艺术,请你移步泰特现代艺术馆吧。那里,有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