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广场和喷泉之城(1)纳沃纳广场

作者:罗米

未标题-324.jpg

四河喷泉中的“拉普拉塔”和“多瑙河”

我虽然极力避免把这篇文章写成一个篇幅拉杂的流水账,但一说到广场与喷泉,罗马便让我收不住笔。

罗马的城市水系极为发达,水系为罗马增添了格外的魅力,也为罗马赢得了特别的光彩。据说在百多年前,瑞典女皇退位而到罗马修行,看到梵蒂冈广场上的大喷水不住地流淌,还以为是专门为她的到来特意开启的,于是出于礼貌特意告诉教皇不必如此奢侈糜费,后来才得知罗马日日如此。即使当年的巴黎,欧洲最繁华的明星城市,也只有特别的日子才会大开喷泉呢。

有水的地方便有生机,围绕这些喷泉,也就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广场。

1. 最艺术的广场——纳沃纳广场

纳沃纳广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的三座著名的喷泉,其中两座由17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贝尔尼尼设计,这就是位于广场中心的四河喷泉和位于广场南端的摩尔人喷泉。

四河喷泉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也是整个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典范。

四河喷泉是一座象征性的雕塑,用四个男性的形象代表了欧、亚、非、美四个大洲里四条著名的河流:多瑙河、恒河、尼罗河和拉普拉塔河。

四个男性都坐在假山之上,高达三米有余,加上中间的方尖碑和人物中夹着的一匹骏马和一头狮子的形象,这组雕塑就更显宏大。到底是四大洲的象征,确实应该具备这样的气魄。

每个形象都有相应的地域特征和标志物,所以我们按图索骥,辨认着每个形象的寓意。

包头巾是印度人的传统装束,所以这个形象是代表亚洲的恒河。印度一直是欧洲人梦想到达的地方,他们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心心念念了几个世纪,连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都被错认为是印度,可见欧洲人对其的醉心程度。

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欧洲人对印度就更加熟悉,他们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准确,所以,在代表亚洲时,欧洲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们熟悉的印度和恒河。

恒河手持长长的船桨,代表河流的航行能力比较强。恒河的动作是四条河中最安详的,这真是一条静默的河啊!

恒河旁边的山洞里,一只雄狮探出头来,它的上方有一株巨大的棕榈树,不用说了,这一定是代表非洲的尼罗河。雄狮正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王者。

尼罗河的头被一块布蒙住了,他正努力拉开,这样设计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尚未探知尼罗河的源头何在。看不清头代表不知源头,这倒真是一个简单直白的表达!

尼罗河背后的“深渊”里,一只似鱼似龟的怪东西,不知是根据什么原型想象出来的动物,对于当时尚处于宗教狂热和不宽容状态的欧洲人而言,这些异邦的文化,都象征着怪异与野蛮。

尼罗河身后是一个仰面朝天,斜躺着身体的老者,这是代表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这是美洲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河流。“拉普拉塔”在西班牙语中是“银子”的意思,于是他的身下堆着一堆钱币,左脚边的一丛仙人掌,也是南美的代表性植物。

欧洲人确实把南美看做了他们的大金库。这个自发现之日便惨遭欧洲掠夺和屠杀的大洲,命运极为悲惨,古老的文明自欧洲人入侵之后便瞬间被毁。他身旁的假山上,一条蛇正吐出长信,蜷曲的身体做出攻击的姿势,拉普拉达河于是伸出左手,既像是受到强烈的惊吓,也像是在竭力阻止,但却又显得这般无力。

南美这片世外的新大陆,在当时确实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匹马从假山涧里钻出来,头偏向后的那位就是代表欧洲的多瑙河。他此时转过身,看着手中所托的徽章,交叉的圣彼得钥匙和三重王冠是教皇的标志。

多瑙河脚下方是一条巨大的海怪,正张着巨嘴在河中翻腾。

艺术家在多瑙河的形象上所用的细节要少许多,因为对于欧洲人而言,他们已经相当熟悉,不必多言,人人都懂。

整座雕塑像一座小山一样雄伟,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也是巴洛克的追求,夸张、炫目、动感十足、充满戏剧性……

贝尔尼尼的另一件摩尔人喷泉就小了很多,广场南端的一湾小水池里,一个摩尔人(欧洲人对北非穆斯林的称呼)站在海螺壳中与一只海豚摔跤,周围是四个名为“特里同”的半人半鱼海的信使吹着号角。

摩尔人的形象出自贝尔尼尼之手,其他的形象则要早许多。

未标题-424.jpg

北端的海神喷泉遥相呼应,这是一座19世纪的作品,虽然颇有可观之处,奈何大师之作在侧,它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罗马的公共喷泉有多种用途,在每个家庭拥有独立的引水管道以前,喷泉其实是居民的重要水源。为了在功能性之上再增添一些艺术性,喷泉的雕塑就成了它们的赞助人罗马教皇的个人纪念碑。所以,教皇很热衷于修筑喷泉。

据说四河喷泉修建之初遭到居民们的强烈反对,其原因竟然是教皇英诺森十世为了保持广场的壮美与喷泉相配,强制周围的小贩搬迁,简直不顾百姓死活。

这还不算,教皇本人还在摩尔人喷泉后面修建了他辉煌的潘菲利宫,可见他对这个广场的钟情了。

四河喷泉的背后,是一座规模不小的教堂,这是为了纪念不愿嫁给异教徒而在此惨遭杀害的处女教徒阿涅塞。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那凹形的曲立面正是巴洛克式建筑的大胆构思。

这座教堂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的独特构思,他也是贝尔尼尼有力的竞争对手。广场也见证了当年的两位艺术大师的对决。

事实上,广场是罗马帝国的图密善皇帝于公元86年建成,公元2世纪,这里是皇帝们的火葬场,也是举行封神仪式的场所,所以广场要远比喷泉和教堂古老得多。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