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无处不见米开朗基罗
作者:罗米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是教皇的领地,为了让自己的国度辉煌不朽,教皇便召集了当时最负盛名最有实力的艺术家来罗马,为他创造出人间盛大华美的乐土。
几百年后,教皇当年的权势早已随风而逝,但大师的手笔却留了下来,穿梭在罗马的街巷广场,我们便能与大师无碍地相遇。
而在所有的大师当中,米开朗基罗无疑是为罗马的荣耀最添华彩的一位。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这正出自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教堂本来早已有之,但当年好大喜功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对残旧狭小的教堂根本看不入眼,于是推倒重来,大破大立,大兴土木,他要建造世界之最,作为天主教权势的标志和象征。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都贡献了自己的方案,其中有布拉曼特、拉斐尔等人,最后教皇选定了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教堂动工于1506年,直至1626年方才完成,耗时120年,所以米开朗基罗在世之时,根本没能看到教堂竣工。他只完成了那个无与伦比的巨大穹顶,站在罗马城内任何一个地方四下眺望,这个恢宏的天青色穹顶,必定是天际线上最醒目的标志。
远观完了还有近赏。
前面细讲过的西斯廷礼拜堂的宏篇巨制就不说了,米开朗基罗贡献还不止这些。
他用年轻时的成名作《圣殇》感召每一位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的观众。
这是进入大教堂内的第一件雕塑作品,现在被放得离观众很远,隔着围栏又隔着玻璃,但它的力量和气息仍然源源不断地传到我们面前。
圣母抱着耶稣的尸体坐着,儿子的尸体从母亲的膝上垂下来,带站没有完全消退的余温和柔软。圣母垂着眼,神情哀伤,纵然内心悲恸万分,她仍然表现出不寻常的宁静与温柔,像是怕稍稍一动便惊醒了怀中沉睡的儿子。
这是大理石啊!
米开朗基罗出人意料地将圣母塑造得这样年轻,甚至比怀中的儿子还要年轻,却意外具有这样庄严的和谐和美感。
作品完成之时,艺术家年方24岁。据说大家当年不知作者是何方神圣,于是众说纷纭,为正视听,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到作品面前,拿出凿刀刻下了自己的大名。他要让世人看到这个光辉的名字,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不见经传的陌生名字,将来会光耀万丈并且永垂不朽。
米开朗基罗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大天使”,真是名符其实啊,他的作品简直就像是天外飞仙,哪像是出自凡人之手。
米开朗基罗把自己的签名留在了圣母胸前斜披的绶带上,这也是他在自己雕塑上留下的唯一签名。
在梵蒂冈,“大天使”还留下了别样的一笔,成为这里最绚烂的一抹亮色。
你看那些守护“圣城”的卫兵就知道了。他们身着红底上的黄蓝彩条制服,在一片米白的梵蒂冈极其醒目出挑,据说这艳丽的制服正出自米开朗基罗当年的设计。
每一位士兵都像是一面行走的旗帜,展现着米开朗基罗的神奇。
伟大的艺术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何况是这样不世出的天才!教皇也深知天才难得,所以他要“人尽其才”,把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和体力发挥到极致。
尤利乌斯二世除了让他担任大教堂的总设计师,又交给他卷帙浩繁的天顶画,还委任他设计自己的陵墓。教皇很清楚,自己百年之后,声名或许会灰飞烟灭,但他的陵墓却会因为米开朗基罗而不朽!
他的算盘打得很精明,事实确如他所料,数百年过去,世界上知道米开朗基罗的人比知道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人,不知多了多少倍。
不过,贪慕米开朗基罗才华的权贵太多了,所以他的一生总是异常忙碌。
尤利乌斯二世亡故后,陵墓并没来得及完成,但米开朗基罗此时就被新任教皇委任创作家族陵墓,这就是佛罗伦萨的美第奇礼拜堂。
天才只要一出手,便能给人间留下罕见的杰作。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虽然没完成,但《摩西》却震惊世界。雕像高达两米多,远比真人形象伟岸得多。摩西略转过头,目光如炬地望着远方,手里拿着写有“十诫”的石板,肌肉紧绷,青筋暴出。
这是一个先知的全部气质,隐忍、坚毅并且果决、强悍!
陵墓上方是圣母子的雕塑,他们脚下躺着的就是教皇。
停放陵墓的这座教堂被称为圣彼得锁链教堂,因为这里存放着当年捆绑圣彼得的锁链,这是基督教极其重要的圣物。不过,人们现在寻访到此,全是为了看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这是艺术的夺目光辉!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