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大教堂,哥特式教堂的奇葩
作者:罗米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教堂,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所谓哥特式,是产生于12世纪的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最集中地体现在教堂建筑中。这种新的风格之下,教堂被修建得纤细笔直,在华美繁密的雕塑和彩绘玻璃窗的装饰下直冲云霄。
哥特式风格发源于法国巴黎附近,并逐渐流行开去,欧洲的许多国家很快就被它吸引了,从法国到德国、英国甚至西班牙等地,哥特式教堂拔地而起,带着尖锐凌厉的气势向天空升腾。不过,这种风格在意大利却并遇到了很强大的阻力,这种阻力来自于传统。
意大利作为早年罗马帝国的心脏,留下了数不清的帝国建筑的遗迹。罗马建筑的最大成就,就是厚厚的墙壁和巨大的穹顶,所以,在这种历史风格的影响下,整个意大利自然以罗马式的风格为自己的“民族风”。比起哥特式的纤细妖娆,罗马式显得厚重沉稳甚至朴拙得多了。整个意大利境内教堂数不胜数,几乎都沿用了罗马式的穹顶,世界上唯一规模超过米兰大教堂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就使用的是穹顶,可见传统力量的强大。
正因为如此,哥特式的米兰大教堂在整个意大利才更显得别具一格。米兰位于意大利西北部,是与法国离得最近的都市,大概当年选择哥特式而不是意大利传统的罗马式来修建这个前无古人的大教堂,多少也是受到了阿尔卑斯山对面的法国人的影响吧。
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此时哥特式风格已发展到晚期,所以建筑上的各种困难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决,教堂也才能达到这样盛大的规模。除了建筑上的游刃有余,装饰也极尽华丽之能事,甚至大有堆砌之嫌了。
教堂于100多年后初具规模,但此后为其增光添彩的工作从未停止。1774年,中央的尖塔上被安放了周身贴金的圣母像,教堂本名“圣母诞生大教堂”,有了这座圣母像,才算是实至名归。
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占领米兰后,他将米兰定为意大利首都,并于1805年在大教堂举行加冕礼,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大教堂后来的装饰便遵循着拿破仑的要求。1897年,大教堂算是最后竣工,此时离最初的动工,已经过去了五个世界。
漫长的日子里,这座纯白大理石的建筑一点一点向天际生长着、向四周蔓延着,它周身的雕塑、装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直到最后像一朵巨大的花,在空中绽放。如果不是怀着最大的热诚,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欧洲的大教堂许多都是经年乃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可能看到的都只有一个地基,建成以后辉煌的样子或许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却年复一年地不停劳作着,我实在难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多坚定的信念。每当靠近这样规模宏大的教堂时,我总是被那些无名无姓的建造者和赞助者们充满虔敬的希望感动得沉默无语。
这是一首凝聚了生命的鲜活的诗篇!
到了二战期间,教堂又遭轰炸损毁,直到战后修复,大教堂的建造和装饰在1980年代,才算是画下了最后的句号。
又是将近百年的岁月悠悠!
此时我们眼前的教堂纯洁无瑕,在阳光的照射下,它洁白的形体明净耀眼,向外散射着光芒。蓝天之下,它显得格外修长纤柔,四周的立面上密布着数不清的柱子,把它无限拔高,柱子顶端都有突起的花饰和圣徒的雕塑,像是蓊郁的石头森林。
哥特式教堂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鲜明的元素,在这里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
垂直的线条和向上升腾的气势所带来的崇高感,是哥特式教堂给人第一眼的感受,也是它的追求。为了增加高度,教堂需要大大减轻自重,对轻灵的追求必然使建筑舍弃罗马式的厚重圆拱顶而采用新的样式。这种新的构件像搭帐篷一样,让几根支架从顶端四散开,撑起整个顶,这种支架被称为“肋”,这种新式的尖拱顶便被称为肋拱。教堂的内部空间里,这些肋排布得整齐有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韵律。
绕着教堂两侧有繁密林立的石柱,它其实是出于实用的目的。由于教堂的墙壁被玻璃窗占领,有时面积大大超过了石头墙壁的面积,这就使得墙壁格外脆弱,有倒塌的风险。教堂外特别增加了一排扶垛,正是用来“扶持”玻璃窗之间的墙壁,从而增加强度,并分散巨大的尖顶压下来的力。最后,这些扶垛本身,又被工匠们大施拳脚,极尽装饰之能,倒一时间让人忘了它的本意,以为不过是一排排夸耀的饰物。
米兰大教堂建筑上,几乎找不到哪怕一块石头是没有装饰的。
纤细的壁柱、尖塔、肋拱、巨大的彩绘玻璃窗、扶垛、花窗、雕塑等等,共同谱写了一曲哥特教堂的赞歌。
当然,也有人对它有些更具想象力的比喻,英国小说家劳伦斯说它“活像是一只刺猬”,也正是因为尖塔过多、装饰太繁的缘故。
我站在大教堂前面总感觉有些透不过气来,这种凌厉激壮的鸿篇巨制,越发显出我的渺小。在这里,每一片石头中都凝固着一段光阴的奇迹,每一个装饰的片断都蕴藏着无尽的故事,绕行教堂一周,直看得我脖子发酸眼睛胀痛。
算了,六百年时光时无数心血汇成的洪流,我怎么可能在片刻就把它看完读尽。
所以,我还是寻点有趣的东西,舒缓一下凝重的心情吧。
我们看哥特式教堂,总愿意沉浸在庄严的氛围中,任凭灵魂被它带往天际,不过,只要你看到它的排水口,你的心会立刻回到充满趣味的尘世。
哥特式教堂的排水口都会有滴水兽,为了保护墙壁不受雨水侵蚀,它们都会极力伸长脖子让水流到远处。这些滴水兽形象大多出自想象中的妖魔鬼怪,形态怪异表情夸张,据说原是为了“以怪制怪”保护教堂不受恶灵来犯,不过我们看来,并没有觉得丝毫狰狞可怕,倒是一副令人忍俊不禁的样子。
原本肃穆的教堂,一下子就变得亲切活泼起来。
广场上的鸽子时聚时散,也增添了许多的灵动和欢乐。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