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收藏史

作者:罗米

DSC00622.JPG

比起国立博物馆的气势显赫门庭若市,私人收藏便很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了。极少有人去探访私人博物馆,寥寥的观众,有时只是偶然的过客。

不过,有时候我却对私人收藏更有兴趣。参观私人博物馆,看藏品甚至还在其次,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一段曾经鲜活的过往,总带着某种探秘般的好奇和欣喜,至于发现,也就变得格外有趣了。

一封信件,可能讲述着一段关乎着这个人及其家族兴衰荣辱的宏大故事,一件日常之物,但其中的点滴细节,又能让我们对主人当年的品位和风度猜测半天。如果还有几张人影依稀的老照片,就更好了,这样就可以看看,收藏了这些作品的人,原来是这样的品貌气质。

这样一来,参观私人博物馆就变得更加有趣,我们仿佛轻轻撩开了帘幕的一角,悄悄探进了身子,走进了一个属于别人的隐秘世界。

灰尘被搅起,一段岁月便伸了伸懒腰,苏醒过来。

在西班牙,我便这样,闯进了两个人的前尘往事之中。

一位是马德里的何塞·拉扎若·高迪亚诺,这位生于1862年的金融家后来投身于新闻和出版业。自年轻时代,他便投身艺术收藏,而他的妻子宝拉·弗罗里多也跟随他一起,寻遍万水千山。

这位收藏家即使到了80余岁高龄,仍然对世界充满激情,直到1947年去世,他收藏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一本显露着他一生足迹的护照已经泛黄,上面最后一个印戳,便盖于他83岁。

从藏品来看,高迪亚诺显然是偏好古典的,尤其对工艺品情有独钟。

对于女性而言,刚一进展厅便被满目的珠宝挂件刺激得心神不定,各样的吊坠用透明的细线串挂起来,一条线从上到下多达数件珠宝,以至于眼神忙乱,不知看哪里才好。各式首饰高低错落着铺了整整一面墙,光华璀璨,泠泠生光。

我猜这多半是他夫人四处收集到的爱物。

宗教作品大概是收藏中最有特色的一类。来自教堂神龛的木板画经历数百年还粲然如新,连上面原先所贴的金箔也完好无损,射灯暖黄的光线下,格外昭显着天国的荣耀。那些小型的象牙宝物盒,基督圣徒的形象高不盈寸,却毫发毕现,这些多是当时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周边的产物,东方人似乎对这些微型雕刻格外在行些。

还有主教的权杖,金质的地子上镶着各色宝石,还饰以珐琅的图案,中世纪比起古希腊罗马时代来,虽然造型艺术衰退,却在繁复的几何装饰图案上功力大进。

这些工艺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倒是一组18世纪的实用物品,这是一组服饰隆重的女子劳动的场景。虽然是铜制品,仍然可以看出这些女子衣饰华美光鲜,她们拎着巨大的野餐筐,看样子是赶赴一场林间的下午茶。大概是筐子有些重,所以她们的样子还显得有些吃力。这其实是一组餐桌摆件,那些筐子用来放调料或者面包。

最有巧思的是两位淑女正提着一块布的四角,像是在太阳底下晒床单,其实铺开的床单是一个果盘,提起的四角恰好防止水果滚落。

餐具竟然能有这样出奇的构思,实在连日常的三餐都变得格外令人期待。

这些铜塑的女子姿容优美,想来必定为主人的餐桌平添过别样的情致。如果有客人探访,这一组餐具一定收获过无数惊艳的赞叹。

红尘万丈,风雅如斯!

绘画收藏也不乏名家之作,从文艺复兴开始,艾尔·格列柯、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委拉斯开兹、苏巴朗、牟利罗,他们的作品都是藏家的至宝,19世纪浪漫主义大师戈雅的《女巫的安息日》更是画家的代表作。当然,画家的收藏并不局限于西班牙,英国18世纪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19世纪最著名的风景画家康斯泰布尔的作品,都被高迪亚诺收罗在此。仅仅这几幅画,便足可在收藏界排上一号了。

    1921年,他被选为国际艺术史大会主席,这更是来自学术界的承认,真不是靠有钱任性就能获得的殊荣。

我觉得帮收藏家赢得如此的荣耀,这幅画一定出力不小。

这便是博施的《荒野中沉思的圣约翰》。这幅作品很小,被挂在窗边一处极不起眼的墙角,不过杰作自带光环,于是令人驻足。

一身红袍的圣约翰倚着一块巨石沉思,右手似乎还在写写画画。他的身旁,那株巨型植物形态可怖,带着尖刺的球果已经裂开,种子被鸟啄食着,深褐色的枝干散发着浓烈的腐烂气息。

远景的树和山都伸着巨刺,张牙舞爪的样子令人不敢靠近。这或许是圣约翰想象的世界,也或许是他所处的堕落尘世,他要靠着沉思和冥想来获得内心的宁静。

15世纪的作品,怪异诡谲中处处透露出超越时代的不寻常。

博施一生留下的作品本就不多,还有许多经现代考证和鉴定为仿作,能够确定出自画家本人之手的不过数十幅,大多收藏大博物馆中,能够以私人之力收藏一幅这样的作品,便是收藏家实力的最好证明。除了品位不俗、实力雄厚以外,真正的过人之处,倒是这了不得的眼力!

巴塞罗那的私人收藏家,则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是弗朗西斯科·戈迪亚,这位收藏家具有更加传奇的经历。

1951年,30岁的他加入玛莎拉蒂车队,成为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位一级方程式车手,1951年至1958年间,他参加过14次世界冠军赛和许多非冠军赛,1954年获得了个人最好成绩,在世界冠军赛中排名第九。

他当年所驾驶的红色玛莎拉蒂250F赛车,此时正停放在博物馆,旁边的墙上挂着主人当年比赛的海报。这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啊,海报微微有些褪色,不过那一段速度与激情相伴的人生,却并没有冷却。

现在,他的红色坐驾被做成毛绒玩具,成为博物馆最受欢迎的纪念品。

后来,这位告别赛场的赛车手开始钟情收藏。这个风一般的男子,找到了艺术来安放他不羁的灵魂,竟然这般恰适。

对他而言,藏品的时代、风格、种类、主题,并没有格外的选择或者偏好,这样的不拘一格,倒很像是赛车的风格,纵横驰骋、洒脱不拘。

所以,中世纪圣母像、古典绘画、陶瓷、家俱等等,都是收藏的对象。

我最惊异的发现,是两幅来自中国的巨幅绘画,分别出自张洹和曾梵志这两位中国当代最炽手可热的艺术家之手。

这个博物馆收藏的视野果然足够宽广。

1999年,戈迪亚故去9年后,他的女儿莉莉安娜·戈迪亚在巴塞罗那设立了基金会,专门用来管理父亲的收藏,并且不断对藏品进行着扩充。于是,一个人的收藏故事得以延续,现在已经历时两代,当然,它还会一直延续。

这个基金会在展览界很活跃,举办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览,这或许正源自它的血液中流淌着的赛车手昂扬的激情。

两个私人博物馆的藏品纵然各自精彩,但显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与普拉多或者索菲亚博物馆相抗衡,不过,比起那些举全国之力的宏篇巨制,穷一人之力而建的方寸之地,也自然具有感人的力量。

一位是出版家,一位是赛车手,一静一动,最后都在艺术的领地里,得到了生命的抚慰。

魂归何处?

魂归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