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成名之路(3):外交“特使”

作者:罗米

未标题-3.jpg

到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与美国的关系降到历史的冰点,《蒙娜丽莎》则担当了外交重任,完美地实现了她的破冰之旅。

其中的过程极为复杂,被写成了书,我就长话短说。

美国当时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在其中斡旋良久,最终,《蒙娜丽莎》于1962年12月19日抵达美国,先后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历时两个月。由于参观者太多,当时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画前停留三秒。

展览的开幕式由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主持并发表演说,这是一件艺术品前所未有的“荣耀”,当然她建立的奇功也是其他任何艺术品没有做到过的。

通过电视和媒体的轮番轰炸,展览中的各种轶事一波接一波,让这件作品无数次地“上头条”,最终成就了艺术界无人能够争锋的“至尊”。

时隔12年,这件作品又应邀远涉重洋来到东方的日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日本人的疯狂更胜美国,大街小巷处处是她的身影。

日本人很有商业头脑,从《蒙娜丽莎》从卢浮宫装箱开始,NHK便一直跟踪直播报道,牵动日本亿万观众的情绪,在她登陆之时,这种热情达到顶点,数万民众夹道欢迎。只此一项,便令NHK收益惊人。更夸张的是,据说日本规定观众只能在她面前停留两秒。

直到今天,日本人对四十余年前的这个展览仍然热度未消,蒙娜丽莎的痕迹仍然可以在东京不时瞥见。

三层防爆玻璃的“重装华服”,是日本展览时加上的,后来法国接回来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脱去了。

日本访问结束后,《蒙娜丽莎》又“顺道”短暂进入当时的苏联,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阵营的一次接触。

有《蒙娜丽莎》在,空气之中的敌对和紧张立刻就减轻了许多。只要她一出马,必然关联着各种各样的“史无前例”。

不过,这些史无前例也变成了后无来者,《蒙娜丽莎》现在已成为不能再出法国的作品,如果有谁还要请她再度出山,必须经过法国全民投票。

我猜想,唯一还有机会请动这位夫人的情况,大概只有等哪一天地球人和外星人建交了吧?

此时,这张地球人类最熟悉的脸正在卢浮宫里微笑着,看起来,她很乐意等你去探访。

最后,我还想再唠叨两句。

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从艺术来身的标准来看,一件作品想要被称为“第一”是不可能的,《蒙娜丽莎》也做不到,正所谓“文无第一”。但她之所以坐上了绘画史上的头把交椅,其中包含了太多绘画以外的东西。

当然啦,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一切传奇,都是她魅力的一部分。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