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建筑(3):古典与浪漫的交锋与交融

作者:罗米

v2-dbd7231e84d501525f.jpg

哥特式建筑是整个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法国无疑引领了潮流之先。不过,对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而言,这种风格像是野蛮人张牙舞爪,只显现出低级趣味。他们想要的,是来自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古典风范。

于是,卢浮宫便被按照这种理想,不断扩建改造着。16世纪开始,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世等人不遗余力,让卢浮宫脱离了中世纪巴黎盛行的哥特风格,也就是野蛮人的低级趣味,而走向了古典的壮美与典雅。

所以,你可以看见,卢浮宫中世纪修建的纤细而高耸的塔楼被毫不犹豫地拆除了,它低了下来,更加稳重庄严。

再走,我们便可以望见塞纳河南岸最辉煌的建筑了。数百米整齐的建筑左右完全对称,一字排开,中间的教堂穹顶上装饰着金光闪耀的尖顶,这便是荣军院了。它建于17世纪路易十四的时代,带有这位国王全部的豪情和威严。

此时,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成为欧洲最耀眼的明星,这样的建筑,规模和气势都足以显现国家的荣耀。

如果你真正走到荣军院,才发现刚刚那一大排建筑,不过是围成巨型长方形建筑群的一条边而已。

这种盛大隆重到夸张的风格,便被称为巴洛克风格。

除了外部铺排绵延的体量,内部的装饰也足称奢华,壁画、天顶画、雕塑甚至墓穴,都极力夸耀着王室的豪气。

再接下来,法国大革命就要来了。此间,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总是结伴而行。这也是大革命时期两种相爱相杀的艺术风格。

似乎是凭空从地下生长出来的凯旋门定定地立在广场上,让整个巴黎都显得雄壮激昂起来。凯旋门是古罗马用来庆祝胜利的发明,这一座是拿破仑在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后所建,本是为了宣扬个人的功业,但立面上吕德创作的雕塑《马赛曲》,却是一曲法国大革命的赞歌。这是刻画1792年,法国革命的义勇军出征的场景。下方的法国义勇军被设计成古代将士的装束,他们正在胜利女神的引领下冲锋陷阵。胜利女神双翼张开,振臂高呼,举剑冲向前方。

这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56.jpg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建于1861年,这是新古典主义的样式,穹顶、柱廊,都是仿造古希腊罗马的样式,整洁而典雅。

歌剧院是拿破仑三世献给欧也尼皇后的礼物,所以歌剧院门楣上的石雕花环里有写着拿破仑三世的姓氏首字母:N,其间的天使和皇冠像中写着皇后的姓氏:E,全巴黎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得不见证二位的爱情!

歌剧院右侧有一座舞蹈的雕塑群像,轻快而富于韵律和节奏,表情也格外灵动,这是雕塑家波尔卡的杰作。据说歌剧院曾是巴黎男女最热衷的约会地,连这里的路灯杆,也都是女体像。

巴黎人的富足和品位,便在这些细枝末节处一点一滴地展现出来。在巴黎,大概你难以保持冷静和矜持,因为一抬眼一垂头,你们能不得不赞叹它的精致和华美。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