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大英博物馆1号展厅

作者:罗米


122.jpg

未标题-1.jpg

大英博物馆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展厅,名为“启蒙主义:十八世纪对世界的探索”。这是2003年,大英博物馆庆祝250周年纪念时所建。

为了全面展示这个伟大的时代,博物馆从馆内的藏品中挑选了5000余件此前未曾展示的藏品。

这里的藏品种类庞杂,有古罗马的雕塑、名人胸像,有大量书籍、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小型航海仪器、动植物标本、矿石标本、中草药甚至兽皮、羽毛、贝壳、骨骸、燧石手斧、巧克力……来自地球各个角落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拥挤地在这个千余平米的空间,为你展现出18世纪的英国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顾名思义,启蒙便是启迪蒙昧。它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直至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欧洲出现了一个崇尚科学、理性的思潮,尤其针对宗教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巨大的反抗。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由于科学的发展,人类获得了掌控世界的极大自信,对自然和万物的好奇无不激励着每颗躁动不安的心,航海、探险成为这个时代的热词,博物学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学科,欧洲人此时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了解,所以,他们以最大的热诚和期待,带着空前的勇气与信心,开始向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每个未知的角落投出一瞥,就是这一瞥,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历史,世界因此与此前再不相同。

人类为自己的前路投去了一束光芒,这束光芒就是理性、科学,启蒙,在英文中是enlightenment,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照亮”!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欧洲开始走向了现代。

在这个宏阔悠长的巨大展厅里,我不知道藏着多少秘密,它们无法描述也无法归类,这是18世纪的人所窥探到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秘密。

我可以想见,当18世纪的欧洲人脚步踏出小小的欧罗巴的土地,投向没有尽头的海洋,投向想象中的“东方”,投向一切茫茫未知时,他们对新世界的一切该是带着一种何等“贪婪”目光啊。

大到一具化石,一尊雕塑,小到一只昆虫,一根草茎,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

从“新大陆”“新世界”一路远涉重洋,经历了多少暴风骤雨,甚至多少生死存亡,才终于被带回到那个启蒙时代里欧洲人的眼前,最终,又在这个小小角落安了家,也许只有朗月临人万籁俱静的时候,当博物馆奇妙夜会如期来临,这些已经久无人注目的小东西大概才能伸展一下身体,共同讲述着那一段自己背井离乡,同人类一起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吧!

当然,与这个过程相伴的是欧洲疯狂的海外殖民,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这也让这些躺在玻璃柜里的物品显得更加沉重,令人唏嘘。

由于东西太多,这里成了一个大杂烩,也像个大仓库。就让它们这样堆叠在一起吧,这样杂乱而热闹的场景确实符合那个时代的氛围。

所以,这里并不是要你把每一件藏品看清看懂,而是用这一柜柜的物品,向你宣告启蒙时代的壮举,所以,即使是一片小小的羽毛,也是一座时代的纪念碑。

当然有许多藏品对于我们这些异国人而言早是寻常之物,比如我们看到中国清代的小瓷碗、小佛像,锦鸡、燕雀的标本以及矿石、药草,当年那些来自欧洲的探险者们第一眼看到这些异国他乡的“稀罕物”时,眼里放光的神情似乎有点少见多怪的幼稚可笑,但好奇心本身,并不应该被嘲笑。

一个文明中的寻常物品,是另一个文明的神秘宝藏。这种故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生过许多次,所以,想要避免这样的笑话,倒真是需要把眼光放远,越远越好。

正是人类对这个浩瀚宇宙一次又一次的幼稚之举,才让我们的目光和脚步稍稍向着宇宙深入投入了些许,正是这样的稚拙和真诚,才让我们对未知一直保有如此的深情和向往。

这也正是人类这个物种在这个世上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启蒙主义这个展厅,在大英博物馆的所有展厅中,编号是“1”。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