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德国现代艺术的收藏重地

作者:罗米

2 火车站的特殊 (3).JPG

国外的老旧火车站有一个特别的归宿,便是被改造成博物馆。最著名的是法国奥赛美术馆,成了全世界收藏印象派首屈一指之地,柏林这个由汉堡火车站改建的现代美术馆也声名不小,成为德国当代艺术收藏的重镇。

柏林汉堡火车站始建于1846年,于1905年关闭,其间负责柏林与汉堡之间的往来;作为火车站,这个建筑的寿命实在有限。不过,可能上天注定要让它担负起博物馆的使命,于是这个火车站在1906年被改建成皇家建筑和运输博物馆。到了二战时期,柏林遭受轰炸重创,这里也未能幸免,博物馆被迫关闭。80年代冷战时期,东西方的争端也使得这个博物馆的展品几经辗转。1987年,柏林企业家埃里克·马克斯将他私人收藏的当代艺术品捐献给政府,于是柏林参议院同意改造此地,作为美术馆。1996年,这里重新开放,从此,它便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当然,展品也一改往日的风格,变成了1950年以后的当代艺术作品。

这座新古典风格的建筑现在被刷成一色的白墙,在蓝天碧树间显得格外俊拔,正立面两排廊柱倒安宁典雅,让人完全想不到建筑内展示的当代艺术品会是那样别具一格、百无禁忌的样子,这样反差巨大的内外氛围,倒显出一种当代艺术别有深意的调皮感。

特别是博物馆门前摆着一座巨大的雕塑,这是一个钢铁铸造通身蓝色的人,他形体巨大,右臂扶头作思考状,左手放在膝盖上,一见即让人想起罗丹《思想者》,当代艺术的恶搞之意昭然若揭。蓝人眼里流出白色的“泪水”,头上顶着的大白帽子中央赫然写着巨大的“ZERO”,便是告诉我们他所做的一切都等于零,当然,艺术家是在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件作品的名字正是ZERO。

有了这尊雕塑迎门,观众大可以放松了。

美术馆内还留有火车站的样子,粗而密的钢铁柱子支撑起整个巨大的顶篷,中央大厅原来便是火车进站的通道。现在两头被封起来,装上了从地面直达天顶的落地窗,通透明净,天、云和树映在巨大的落地窗户上就是一幅好作品。

这个美术馆虽然空间不大,但名家云集,并且办展活跃,在当代艺术界很有影响力。许多最前卫的艺术展览都在此落地。有一次展览甚至允许观众在作品中过夜,想来这一场博物馆奇妙夜应该相当醉人。

中央大厅是临时展览的场所,展品常换。我们遇到的是一件高高张挂的被像素化的巨幅大幕布,高宽皆逾十米,退至几米开外,也完全不知画面具体为何物,只留下一种无法言说的虚无感吧。

大厅中央里还排有长桌两道,上面铺放着不知何年何月的破旧衣物,上面扬着灰尘,也仍旧给我们“玉环飞燕皆尘土”的意味。

我突然想,如果在厅中将长桌一字摆开,来一场蓝天白云映照之下的盛宴,将会是多么的欢愉。虚无就虚无吧,但眼前的光阴却是实在的,宽敞明亮的空间和天光云影不可辜负!

美术馆收藏的大家之作很多,但当代艺术让人很费脑筋,那些巨大而空白的画布上三笔两道的印记便是全部的内容,所以常常让人产生不明就里的懊恼。当然,这些类似涂鸦的作品富有深意,有些在艺术史上力能扛鼎,倒是不可小看了。只是想要读懂它们,需要费些工夫。

这里还有些作品纯属于实验性的,我们倒真不必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生怕自己无法理解,更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兴缺厥如甚至厌恶。其实大可不必。只管表达自己的态度,其他的一切,管他的!

要知道,艺术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我们完全可以听凭自己的喜好,所以,不用有这样的心理负担。

不仅如此,艺术一向并不那样深刻,那样沉重,那样理性,浅薄、媚俗、放纵,同样是被艺术包容的状态。艺术本就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性格。

参观完毕,取包处的小哥惊叹我们的参观结束得如此之快,似乎对于这样优质的美术馆而言,时间太短便显得不太认真,所以言语和神色之间颇有不满之色。

这个小哥的态度倒真不太艺术。


罗米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